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演員何如芸近期公開分享染疫第4天的病況,提到自己喉嚨如刀割、耳朵會嗡嗡作響、偶爾流鼻血、頭痛及倦怠感。據臨床統計來看,確診者較常出現上呼吸道、頭痛、疲勞等症狀,至於「耳朵會嗡嗡響」則是耳鳴,亦為內耳神經受到病毒破壞所引起。
病毒為好發耳鳴的因素 過去常見麻疹病毒引起
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臨床上新冠病毒直接破壞人體的嗅覺及味覺案例較多,但也可能會入侵內耳神經細胞造成耳鳴。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引起耳鳴呢?李宏信醫師說明,主要是病毒破壞內耳神經造成,其實除了新冠病毒以外,一般感冒病毒也會造成破壞,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暈眩式重聽。
針對有些確診者會抱怨,染疫期間「耳朵會嗡嗡響」,不舒服!耳鳴症狀甚至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李宏信醫師指出,若內耳神經受到破壞,患者到醫院進行檢查,即使做了核磁共振、超音波、電腦斷層等,也是無法檢測出細小如鬃毛的神經受損的情況及問題。
針對耳鳴治療 用藥通常會注意3大面向
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關於臨床上面對耳鳴患者的藥物治療,李宏信醫師在開立藥物時,通常會注意3大面向,首先之藥物為避免讓血管收縮;再者讓血管保持擴張狀態;最後是讓血液增加流通。只要保持血管暢通,耐心使用藥物,讓營養可以送至內耳,促進內耳神經盡快恢復。
耳鳴患者多因血管出狀況 環境、受傷也是病因之一
由此可見,血液輸送功能在內耳神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李宏信醫師透露,耳鳴患者比例為中老年人占多數,長者隨著年齡增加,器官會老化,血管阻塞造成病變而引起發生症狀較多,若還長時間伴隨膽固醇、血脂肪高等問題,則血管壁破壞情形會更加嚴重,造成血流供給到內耳的營養越來越少,內耳營養不足,內耳神經也隨之萎縮退化而壞死。
李宏信醫師解釋,患者在壓力大、緊張、焦慮、睡眠不足的情況下,處於緊繃狀態,則血管會收縮,影響血液的供給導致神經退化萎縮,進而造成耳鳴。而有些病患在服用抗肺結核病、阿斯匹林、抗癌症等藥物時,則會因藥效引起破壞神經而產生耳鳴的副作用。
耳鳴治療只要配合醫囑 復原指日可待
好發耳鳴的因素除了上述外,李宏信醫師提醒,長期處於超過8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耳朵功能會遭受破壞,因此如機場的工作人員、鐵工廠作業員等屬高危險族群,平時需要注意耳朵保護;而當遭遇車禍引發頭部外傷或被打巴掌時,這類則屬外傷型的耳鳴,是因受傷情況而導致。
最後,李宏信醫師補充,在治療耳鳴的療程上,一般都需要3至6個月,神經細胞復活增生的治療欲速則不達,患者只要遵從醫囑、耐心配合藥物治療,就會逐漸恢復。
更多NOW健康報導
▸胸悶、心絞痛一定心臟出問題? 這症狀吃胃藥就能好轉
▸刷牙就流血!大學生牙周病上身 愛喝這類飲料種下禍根
相關部落格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701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成為致死的主因,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29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23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92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18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延伸閱讀
-
數位新冠病毒證明更新! 指揮中心:符合美加日澳格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8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龐一鳴表示,衛生福利部於今(2022)年5月20日加入由美國為首的國際組織VCI(Vaccination Credential Initiative) -
講座報名/耳鼻喉權威開講 談耳鳴、鼻過敏、眩暈保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45關於耳鳴、眩暈、鼻病等相關問題,李宏信醫師在7月16日受邀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為現場民眾分享「終結鼻病、耳鳴、眩暈有撇步 耳鼻喉權威醫師一次告訴你」。 -
網友討論8大傳染病!除新冠、猴痘 排行第3是這傳染病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315在疫情發生至今已有2年餘,我們對於傳染病醫學與公共衛生的關注是前所未有的高。除了新冠病毒,以及存在台灣已久,季節到了就會登場的登革熱、流感等病毒以外,近期也有部分在全球傳播的新興流行疾病,引發網友高度關注。《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傳染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關注的8大傳染病有哪些。 -
芬蘭訓練4犬嗅出新冠病毒! 機場檢測準確度不輸PCR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44大家都知道狗狗的鼻子非常靈敏,可以檢測出非法藥物、爆裂物,甚至能聞出癌症;最近1項新的研究則發現,狗狗可能可以聞得出1個人有沒有罹患COVID-19,而且準確性與PCR測試差不多,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BMJ Glob Health)。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701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成為致死的主因,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