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人工水晶體」是近年醫學科技發展進步快速的眼科醫材之一,隨著時代更迭,從古至今陸續推出了球面、非球面、單焦點、雙焦點、多焦點和延焦點等多種人工水晶體,讓白內障患者的選擇愈來愈多元,也因此常有民眾疑惑到底該選哪種?眼科醫師朱智盟建議,在預算足夠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最新款式。
人工水晶體不斷演進 帶給患者 更多便利性
白內障的發生是由於水晶體的化學成分改變導致混濁、變硬,進而造成視力模糊、畏光、眩光、失去色彩鮮明度等症狀。而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摘除水晶體,再植入人工水晶體來改善視力,不過由於人工水晶體的種類繁多,患者也因此產生選擇障礙。
朱智盟醫師指出,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差異是經歷不同時代的科技發展而來,早在1980年代後期,醫學史上就已經出現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成功案例,但此時的水晶體是屬於硬式,直到1998年才出現軟式水晶體。
朱智盟醫師進一步說明,最早期的人工水晶體都屬於球面設計,也是目前健保有給付的水晶體,價格實惠,符合資格的患者甚至無需自費,但缺點是容易產生影像扭曲、像差及色彩飽和度較低的狀況,當時的傳統白內障治療手術傷口長達11mm,手術後還得住院1周。
直到2002年左右出現了淡黃色的非球面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影像解析度更高、不會變形、夜間視力較佳,還能過濾紫外線及藍光,但此時的水晶體仍無法改善近視、遠視、老花或散光等視力問題。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 人工水晶體款式推陳出新
時序推進到2006年,台灣健保核准自費人工水晶體的部分健保給付額,減輕白內障患者的負擔,此時推出的水晶體更薄,缺點更少,也促成手術方式的改變,「超音波乳化術」因而誕生,讓以往的大傷口切割手術變成僅2.2mm的小傷口,在清除白內障以後,水晶體改用類似打針一樣的植入方式即完成。
然而,以往的單焦點水晶體功能開始讓患者覺得不敷使用,部分老年人在手術後的老花度數反而加重,為了改善此問題,進而出現雙焦點人工水晶體,可以看清楚近距離範圍,也讓想要閱讀、做針線活的患者生活更便利。
2016年出現3焦點(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手術需要高度定位在中心點,因此搭配最能精準定位的「飛秒雷射」,在植入後1個月內應避免劇烈運動,以防水晶體脫位,優點是可看得清楚遠、中、近距離,還能同時改善近視、遠視、老花等視力問題,缺點是夜間視力差一些,容易眩光或對比度較低,此外有黃斑部病變的患者並不適合使用多焦點。
上述這些水晶體都是以繞射原理製成,近年來也出現折射設計的延焦點(EDOF)人工水晶體,改善了多焦點的夜間眩光問題,但缺點是近距離的聚焦效果不如多焦點來得好,如有閱讀需求者,就需要拿遠一點或是另外搭配老花眼鏡才看得清楚。另有一款號稱多焦段的人工水晶體,標榜有焦段閱讀功能,結合繞射三焦及延焦(EDOF)功能,讓患者更方便閱讀。
▲人工水晶體發展進程。(資料來源/朱智盟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 醫師建議挑選「以新科技優先」
無論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再 多,新式水晶體通常是從舊款設計的缺點改良更迭,朱智盟醫師建議,在患者預算可負擔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符合個人需求的最新水晶體款式,畢竟在植入後的幾十年都必須使用所選的水晶體。
若是還在考量要採用球面或非球面、單焦點或多焦點的患者,就好像是在考慮要使用掀蓋手機還是智慧型手機一樣,要想恢復年輕的視力,就應該以新科技、新產品為先,術前也務必讓醫師檢查、評估是否有其他眼疾或曾做過眼部手術,以確保手術安全。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的圓鱈、扁鱈是「鱈魚」嗎? 食藥署教你如何辨別
▸排便不順嗯嗯太過用力嗎? 醫示警:小心引發腦出血!
相關部落格
-
眼科富貴病「虹彩炎」不可不慎! 恐致青光眼、白內障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724虹彩炎即為眼球前方在發炎,又可分為「傳統型」與「猛爆型」。其中,針對傳統虹彩炎的症狀,朱智盟醫師表示,患者眼睛會紅腫、畏光、比較沒有分泌物的產生,好發年齡則介在20至30歲青壯年。許多病患起初容易被誤診為結膜炎,但醫師只要發現「點散瞳劑後難散瞳」,就可能要懷疑是虹彩炎作祟。 -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669過去已經被用來控制孩童近視數10年的散瞳劑,通常是眼科醫師優先使用的治療藥物。在控制度數上,臨床調查顯示,若使用長效型高濃度散瞳劑,其放鬆孩童過度緊繃的睫狀肌,最終能使近視加深的速度控制在平均每年增加25度以下。不過副作用是常有瞳孔放大、白天會產生畏光不適。 -
視網膜剝離比想像中常見 200度超廣角眼底照相揪病灶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403朱智盟表示,一般人能看得見影像和色彩是因光線通過水晶體後,聚焦在視網膜上,感光細胞接收到光線後,再由神經傳導到大腦以產生影像。正常情況下,視網膜感光細胞與它的色素上皮緊密接合,包住眼睛的玻璃液體;但當視網膜產生裂孔,玻璃液體就會沿著裂孔滲入兩層之間,造成感光細胞無法接收到營養來源而漸漸失去功能,此時如果不及時手術治療,將玻璃的視網膜貼回原位,感光細胞就會死亡而導致失明。 -
本土疫情延燒學童提早放寒假 慎防3C接觸近視不飆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713台灣兒童的近視比例有多可怕?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近視人口比例高居全球第1位!小學1年級學童的近視率約22%,小六學童約66%,國中生高達77%,高中生更是突破85%,孩童的視力問題成為家長亟需關注的議題,且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高度近視容易提高日後青光眼、白內障等病變風險。 -
眼睛乾澀、疲勞乾眼症上身 脈衝光雷射救乾眼缺油危機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487眼科醫師朱智盟說明,人體淚膜是由油脂層、淚液層和黏液層所組成,至於該如何判定是否真的為乾眼症,早期針對乾眼症的測試,會透過淚液試紙測試淚水多寡,淚水測試試紙小於5mm即為乾眼症,但近幾年來發現乾眼症應分為淚液分泌減少(缺水型)或油脂堵塞(缺油型)2大類型。
延伸閱讀
-
眼科富貴病「虹彩炎」不可不慎! 恐致青光眼、白內障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724虹彩炎即為眼球前方在發炎,又可分為「傳統型」與「猛爆型」。其中,針對傳統虹彩炎的症狀,朱智盟醫師表示,患者眼睛會紅腫、畏光、比較沒有分泌物的產生,好發年齡則介在20至30歲青壯年。許多病患起初容易被誤診為結膜炎,但醫師只要發現「點散瞳劑後難散瞳」,就可能要懷疑是虹彩炎作祟。 -
全國5千學校停實體課!在家上網課 學童視力怎麼顧?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655現在台北市高中以下的學校已經全面改為遠距教學,教務部統計,全國有5,406園所,已經暫停實體課程,學童又回復2021年3級警戒十分,使用筆電、平板、手機等工具上課的生活。 -
老花雷射手術9大QA術前非知不可 眼科醫師完整解析!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380老花雷射術後多久可以恢復視力?」、「做完老花雷射可以開車嗎?」、「老花雷射的效果能夠持續多久?」、「從前做過近視雷射,還可以接受老花雷射嗎?」年過40,都漸漸感受到老花眼的威力,也對老花雷射手術有很多疑問,讓我們請眼科專科醫師張聰麒來解答。 -
角膜塑型恢復白天正常視力 適用大人小孩但這些人除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877現代人長期接觸電子產品,容易用眼過度導致近視,為了矯正視力許多人會配戴眼鏡,但在日常生活中眼鏡有時會造成不便,為了解決此困擾,眼科醫師陳逸川建議,近視者可嘗試夜間睡覺時戴角膜塑型片進行矯正,白天時眼睛將可恢復正常視力。 -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781針對青光眼治療方面,最常見是使用藥物改善,朱智盟表示,目前的藥物有縮瞳劑、前列腺素催動劑、α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眼用乙型腎上腺拮抗劑、碳酸酐脢抑制劑,運用藥物來減少房水形成、增加房水排出或縮小瞳孔來降低眼壓,治療上往往不只使用1種藥物,且每天都必須點眼藥水控制,然而有些人使用藥物後仍無法將眼壓降下來,且長期使用藥物,會造成眼角膜受損,此時就會考慮採用雷射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