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隨著漫威電影《永恆族》(Eternals)上映,在全台掀起一陣觀影熱潮,而網上有不少人討論該選一般數位版本還是選擇iMAX版。然而,小心為了享受身歷其境的視覺效果,反倒讓自己頭暈想吐!先前有1名女性為感受iMAX的聲光場景,買票時只剩前5排座位,整場觀影過程螢幕過近加上眼前狂閃過許多快速畫面,整場電影看完後,該女居然頭暈不止想嘔吐,就醫檢查後,發現因iMAX電影誘發前庭功能紊亂,引起周邊性眩暈症。
眩暈跟頭暈一樣嗎? 這2種症狀該怎麼區分?
一般「頭暈」的感覺是「頭昏昏、腦鈍鈍」,身體左右搖晃,好像站在小船上,身體浮動搖擺,但不會伴隨噁心、嘔吐;而「眩暈」發作時則感到周遭事物天旋地轉,嚴重還會失去平衡,無法站立。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解釋,耳朵的內耳構造由蝸牛體、前庭及三半規管組成,前者主司聽覺能力,後者掌管平衡功能,當一段時間維持著相同姿勢,頭部左右移動、眼睛近距離緊盯著大螢幕快速閃動的畫面,便可能引發頭暈目眩的症狀。
眩暈2大類型以周邊型眩暈占大宗 焦慮、壓力容易引發
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周邊性眩暈屬於現代文明病!主要致病原因為緊張、焦慮和壓力,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內耳血管收縮,而一旦血液及養分供應不足時,便會造成內耳神經萎縮,產生眩暈的症狀。李宏信醫師指出,尤其是生活作息晝夜顛倒、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工作或休息不足等,容易影響體內平衡系統作用,是眩暈症的高風險族群。
眩暈治療是長期抗戰 保持「內耳神經復活」為治療準則
至於該如何治療眩暈呢?李宏信醫師說明,針對急性期的眩暈症治療,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多餘的鹽份和水份,以達到降低內耳淋巴液排出的壓力的目的。如果是天旋地轉的症狀已經到很嚴重時,此時必須掛急診來解除急性眩暈;在病情獲得穩定後,治療上會以增加血液循環藥物,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恢復內耳組織及神經之功能,進而達到治療及不易復發的目的。
在長期治療方面,則會加強神經滋養、血管擴張藥劑,讓內耳的血液通暢、養分足夠,內耳平衡系統就會逐漸恢復作用。若經常復發的病人需耐心持續服藥一段時間,內耳生理功能改善才能恢復正常,避免常常復發的困境而影響生活。
許多人抱持著眩暈治不好的觀念,而導致不敢出門,生活屢屢受限,但其實只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及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內治療,多數病人都能緩解,及不再容易復發。
醫師提治癒關鍵:遵醫囑、莫停藥
眩暈及耳鳴都是內耳病變所引起的,耳鳴病人是長時間或整天都聽到耳鳴,很困擾及難受,醫師叮囑病患要長期服藥治療,病患都會接受,直到耳鳴音量改善變小、改善好轉才能逐漸停藥。但頭暈及眩暈的病患,雖然發作時非常恐怖及難過,不過只要吃藥或僅平靜休息,症狀就很快消失,因此他們就會認為自己已經治癒而停藥,要其繼續服藥,就認為沒有必要而自動停藥。李宏信醫師表示,雖然的確很多人痊癒,但對有病史及嚴重者,還是必須得耐心服藥3或6個月,直到內耳生理功能完全改善恢復。否則病患很容易時常復發,而長期生活在恐懼中,是不值得之事。
李宏信醫師也提醒,平時應維持生活規律、減少壓力、睡眠充足,飲食清淡、避免飲用酒或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在急性或是容易發作的情形下,應避免身體強烈轉頭,特別是頭部的急速轉動,因為這動作會使內耳前庭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刺激管內平衡神經,發生錯覺而產生眩暈症;及減少血管受到刺激而緊縮的機率,以免造成內耳缺血而組織壞死。並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等數值。此外,平時也應避免坐車時閱讀或長時間盯著手機,多方做好日常保健、避免過勞和焦慮,才能預防眩暈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