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年約32歲的小陳是名外商公司業務員,夏天氣候炎熱,在外拜訪客戶常常滿頭大汗、感覺疲累,因為背負業績壓力,晚上還要熬夜整理客戶相關資料,大約半年前耳朵開始時不時出現嗡嗡聲,沒想到近日耳鳴變得更大聲,對生活已造成干擾,才趕緊就醫治療。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引發耳鳴的原因很多,應盡早接受治療,並調整生活作息,才能遠離耳鳴的侵擾。
李宏信醫師解釋,耳鳴眾多成因中,最常見是巨大音壓或外力傷害,造成聽神經受損,例如打靶、頭部撞傷、鞭炮或大型演唱會太靠近音箱的位置,甚至吵架賞巴掌等緣故,嚴重還會導致耳膜破裂。其他如老化、壓力、緊張焦慮、睡眠不足或疾病等,都可能釀成耳鳴的發生。
而中老年人也是耳鳴的好發族群,這是因為內耳血管塞住導致內耳中風,原理猶如用橡皮筋綁住手指頭,一開始會有麻感,幾個小時之後就可能壞死,李宏信醫師進一步說明,內耳中風也是漸進式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膽固醇、血脂肪沉澱而阻塞,使血液養份等供應不足而組織壞死,血管慢慢阻塞不通、神經萎縮退化而產生耳鳴,可能多年後合併出現重聽,問題的嚴重性才被凸顯出來。
由於中壯年族群往往也是家庭與社會中堅分子,若承受過大壓力、過勞的生活型態,造成自律神經過度興奮,血管就容易收縮,血流不順暢,時間一久易使內耳病變而產生耳鳴。
李宏信醫師補充,門診中也遇到過年輕的耳鳴患者前來求助,多半是因為考試壓力、業績壓力或職業(如工程師、電腦、網路設計師)等,需極度用腦、耗費精力體能,也是罹患耳鳴的高風險族群。
初期耳鳴患者3個月內調整生活作息,飲食以清淡為主,多數能不藥而癒;但有些患者剛開始不治療,等到耳鳴聲音可能變大聲,開始服藥通常也要1至2個月的治療時間才會好轉。李宏信醫師強調,若耳鳴嚴重到像是在「開轟趴」,治療上則至少需服藥半年至1年的時間。
李宏信醫師指出,一般針對耳鳴建議服藥治療,主要是暢通內耳血管、促進內耳血液循環為主,內耳血管猶如蜘蛛網般密密麻麻,需加強給予滋養神經的營養劑如維生素B6、12及硒,以滲透作用進入內耳深處而活化受損的內耳神經,避免血管過度收縮,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耳鳴治療期間應控制好三高指數,少吃過油、過鹹食物,作息維持規律,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學習處事心平氣和,適時調適身心。若發生耳鳴症狀,建議及早求醫、耐心服藥治療一段時間,才能擺脫惱人的耳鳴。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