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癌症時鐘快轉,與前一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新發癌症人數達11萬1,684人,較2016年增加852人,雙雙創下紀錄。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實施健康用餐10守則,就能遠離癌症威脅。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想要預防癌症或是接受治療的癌友,都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蔬果、全穀類,提高纖維量,少吃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以及蛋糕等精緻糖食物。
醫學研究證實,每天攝取的飲食種類與腫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性,預防癌症的第一步為均衡及適量的飲食,持續運動,保持熱量攝取的平衡,維持適當體重。
在飲食方面,應該多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補充豐富的膳食纖維,研究發現,纖維能減少腸癌,除了減少腸內致癌因子,並改變腸中的細菌種類,減低腸中酸性,提供短鍵脂肪酸,維持腸內膜的正常分化,避免癌細胞的形成。
另有研究發現,攝取豐富的纖維,可以阻止肝內臟循環中的動情激素(estrogen)減低,進而防止乳癌的發生。美國防癌學會曾公布食物攝取指南4大原則:
1.盡量攝取來自植物的食物,每天至少食用5份新鮮水果及蔬菜,每天多食用麵包、穀類、穀物產品、米、麵或豆類等食物。
2.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特別是來自動物脂肪。
3.適當運動、維持體重。每天至少有中度以上的運動達30分鐘保持適當體重。
4.限制酒精類飲料的攝取。
如何降低罹癌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則整理「健康用餐10守則」,依序為:(1)先吃蔬菜再吃肉、(2)肉類蛋白豆類有、(3)蔬菜雜糧纖維多、(4)菇類蔥蒜樣樣優、(5)可見脂肪要Say No、(6)外皮肥肉要挑走、(7)少吃煙燻和燒烤、(8)蒸煮清燉最爽口、(9)少碰甜點不會錯、(10)天天蔬果健康多。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273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 -
疫情下居家運動夯 網推「這些運動」在家也能雕塑身材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421疫情之下,居家運動越來越流行,不論是疫情關係民眾對於在外運動有所疑慮,又或是天冷下雨懶得出門運動,許多人開始選擇跟著影片教學在家自主健身。 -
健身房需出示第3劑疫苗 還沒打怎麼辦?QA整理1次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69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今(22)日開始,進入健身房需要出示接種3劑疫苗的證明。指揮中心解釋,因接種疫苗後可不戴口罩運動,且健身房屬於可接觸大量不特定人士的場域,因此提出限制。但細節為何,如何提出證明?對此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製作QA,詳細說明其規定。 -
我吃的是重組肉嗎? 營養師傳授辨識「肉品真偽」秘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28隨著疫情升溫,不少人開始在家吃飯、聚餐,而火鍋可說是最適合團聚的餐點,不只能避開人潮群聚,更能配合不同的飲食喜好選擇適合之食材。但你注意過吃下的食材嗎? -
運動可改善巴金森病情 維持足夠運動量能降低死亡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451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與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特別選在世界巴金森日前的周末4月9日,於台北市二二八公園露天音樂台舉辦「森動PD Day」活動。呼籲所有巴金森病友及家屬、照顧者,巴金森病的治療除了定期回診穩定服藥,若能積極配合適當而持之以恆的運動,更能延緩病情、舒暢身心、改善生活品質,與病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