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年50多歲的張先生邁入中年階段,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平時已懂得盡量管控飲食習慣,卻因難得春節圍爐心情大好,年節期間酒足飯飽、欲罷不能,還胖了一圈,孰料過完年卻引發嚴重眩暈症,緊急送醫治療。
頭暈的症狀在日常生活很常見,通常感覺頭腦昏昏,並不會伴隨噁心、嘔吐等;然而眩暈來襲時,會感到周遭事物景象天旋地轉,甚至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的狀況,甚至無法站立、影響聽力等。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年後眩暈症的患者變多,往往是因為在年節期間大吃大喝,高油高熱量的飲食不忌口,或食用過多垃圾食物,導致膽固醇、血脂肪在血管內造成沉澱而阻塞,引發血液循環不順暢,造成局部缺血,若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過大、用腦過度,若不積極治療症狀常常復發而令人心生恐懼,且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眩暈症在臨床上常見病變多發生於內耳,除銀髮族病患常因內耳生理功能自然退化外,最常見的病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神經萎縮、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之淋巴液積水腫脹等。主要源自人體平衡系統功能失調,涵蓋視覺系統(眼睛)、本體感覺系統(身體感覺神經)和前庭感覺系統(小腦、大腦、腦幹及位於內耳的前庭和3個半規管),當其中任1部位出現異常,或系統間無法進行協調,就會產生眩暈症。
李宏信指出,根據不同病發的原因,介於30至50歲的中壯年患者,常見的眩暈症有3大類,包括:(一)最為常見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以及梅尼爾氏症和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是當頭轉動或移轉頭部時,前庭系統的耳石脫落在異常位置,產生眩暈症狀,約數秒內結束發作;(二)前庭神經炎是前庭神經受到感染,進而產生眩暈、嘔吐,症狀發作突然、可持續幾天;(三)梅尼爾氏症又稱為「內耳淋巴水腫」,由於內耳過度腫脹,壓迫內耳神經致使平衡系統受干擾,症狀從20分鐘長至數小時不等,復發率極高,恐損害聽力;(四)過勞、焦慮容易緊張的人,也常受情緒影響,當自律神經過度興奮,一直處於緊繃的心情,最易影響內耳功能,也容易產生眩暈症。
當出現急性眩暈症狀時,患者會感到天旋地轉,甚至無法行動,必須掛急診治療來緩解症狀一般採取打針、打點滴,症狀很快就能解除。李宏信說明,眩暈治療,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之鹽分及水分,用以降低內耳壓力;直到病情穩定後,同時以增加血液循環藥物,來增加內耳微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則要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患者需耐心服藥,切勿緊張,保持心情平穩,才能改善內耳生理功能而達到不易復發的成效。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難以調整,就連飲食也無法正常用餐,外食又多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陷阱,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當眩暈發作或常有發作病史,也許服藥後症狀暫時獲得控制,但平時必須保持身心平衡、避免過度疲勞或焦慮,並留意控制三高症狀,就能有助改善內耳神經功能,降低復發機率。
相關部落格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81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73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05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76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04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延伸閱讀
-
疫情下確診者辛苦「照顧者」也難熬 心理師提暖心解方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64過去我們關注確診者或居隔者的心理健康,卻忽略照顧者(同住父母或室友)可能因為生活受影響,對確診者指責「為什麼別人都不會確診,就你確診」等遷怒言論。臨床心理師建議,照顧者可找親友協助,不論是經濟援助或是輪流照顧都可以,且雙方應該要互相體諒,如溝通時經常措辭嚴厲,可改用寫字方式。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6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
方向錯了當心戳進腦袋! 小兒科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快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10近來不少人都有用家用快篩的需求,包含居家隔離者或是檢疫者,也需要用家用快篩。戳鼻子成為人人的日常,但是你真的「戳」對了嗎?小兒科陳木榮醫師在FB分享正確的快篩方式,如果走錯方向就戳進腦袋了! -
疫情下職場壓力逾7成民眾有感 專家建議培養舒壓習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0近期台灣感染 COVID-19 確診人數大幅日增,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所學校停課改為居家線上課程,許多企業也重啟分流、居家上班,這也讓許多民眾的心情隨著疫情變化大幅起伏。根據董氏基金會去年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面對疫情變化與局勢,41%成受訪者感到「悲觀」,且情緒狀態以「擔心」占最多。 -
快篩試劑實名制首上路 連線系統當機民怨四起藥師怒批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82快篩試劑實名制於今天(28日)首上路,全國近5千家特約藥局販售1盒5入(500元)的平價試劑,一早許多藥局門口即大排長龍,不過,連線系統卻當機,民怨四起,藥師怒批健保署未做壓力測試,讓藥師成為民眾的出氣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