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及皮下出血 恐為血小板凝血功能異常

4459
【NOW健康 楊芳綺/台北報導】
血
▲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病人因肝臟機能亢進,血小板在脾臟內破壞很多,導致血小板減少,若需要拔牙或開刀,則必須事先輸注血小板,提升至8萬以上。(圖/ingimage)

牙齦出血、紫斑、皮下出血,恐為血小板凝血功能異常引起。一名42歲女性刷牙時發現牙齦及口腔黏膜出血,全身上下及四肢皮下出現紫斑、瘀青及點狀出血。急診住院檢查發現血小板嚴重異常,血紅素及白血球正常,診斷為罹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治宇說明,該患者初步抽血檢查,血小板只有3000/毫升,遠低於正常範圍15萬至40萬/毫升,血紅素及白血球正常。

住院後進一步做骨髓抽吸細胞學檢查,發現血小板母細胞--巨核細胞數目雖稍有增加,但其餘白血球及紅血球母細胞系列皆為正常,因此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經輸注血小板、類固醇及免疫球蛋白注射,終於停止出血,復原出院。

李治宇解釋,血小板如同沙子一樣具有止血作用,正常為5萬至40萬/每毫升,一旦低於2萬時,血管承受壓力下很容易出血。因此在外科手術或拔牙時,血小板數至少需8萬以上,否則手術後傷口會繼續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病人因肝臟機能亢進,血小板在脾臟內破壞很多,導致血小板減少,若需要拔牙或開刀,則必須事先輸注血小板,提升至8萬以上。

臨床也收治過血小板數過高,但出血的案例。李治宇說,曾有病人血小板數目正常或高達60至70萬,但拔牙時仍出血不止,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凝血功能異常。臨床上,老年人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等,及另類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者,都會出現血小板功能異常症狀,手術及拔牙風險高,應先經醫師評估。

此外,長期服用抗凝血藥,也會降低血小板凝血功能。李治宇提醒,民眾因治療吃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保栓通(plavix)等,如考慮進行手術或拔牙,必須停藥至少一星期以上才可進行,避免術中大量失血,增加手術風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