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
胸腔鏡手術只開1個傷口 可同時切除左右肺部病灶
癌症新知 / 肺癌4210根據衛生福利部數據資料顯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有超過9千人死於肺癌,且每年約新增1萬3千人。一般而言,吸菸為罹患肺癌的高危險因子,但隨著生活形態與空氣品質改變,肺癌好發族群也不再僅是菸癮者及肺癌家族史者。鍾政錦說明,近1、2年診斷出罹患多發性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加,且以無抽菸習慣的女性居多。 -
不菸不酒肺部有陰影 家庭主婦經檢查發現肺癌第2期
癌症新知 / 肺癌4152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表示,最可怕的癌症就是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不僅初期病症不明顯,胸部的肋骨、心臟、大血管、肺臟、肝臟等器官都容易遮住病灶。若以傳統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很難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往往確診都已經是中後期,治療難度增加,致死率也跟著上升。 -
肺癌標靶治療拚5年存活率 癌友可放心接受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4200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因為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並增加生活品質。 -
肺癌危險因子不只是吸菸 炒菜油煙也榜上有名
癌症新知 / 肺癌3766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中不吸菸者大於吸菸者的比例占53%;我國女性罹患肺腺癌者,有90%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亦有40%不吸菸,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顯示在抽菸率持續下降的今天,除了吸菸、肺癌家族病史之外,環境因子是現代人生活中下1個無聲殺手,如:二手菸、廚房油煙、交通廢氣、致癌工作環境(重金屬、輻射、石綿接觸等)。 -
肺癌轉移難治癒 研究團隊找到抑制肺癌轉移基因
癌症新知 / 肺癌3139研究團隊發現,GLK蛋白激酶與IQGAP1細胞骨架調控蛋白形成「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GLK蛋白激酶磷酸化並活化IQGAP1,此時,就會造成肺癌細胞移行,誘發肺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 -
62歲伯走路不穩如打醉拳 竟是癌末轉移腦部
癌症新知 / 肺癌307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余先生過去有抽菸習慣,也有癌症家族史,最近半年多來因咳嗽有痰,加上頭暈、走路偏向1側等症狀,家人都很擔心,因此決定赴醫檢查,沒想到竟確診為肺腺癌末期,且癌細胞轉移至腦部和肝臟,腦內出現2顆約1公分大的腫瘤,不過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目前已可行走自如,肺部原發腺癌及肝癌腫瘤也控制得宜。 -
空汙提高肺癌罹患率 基因篩檢可望提供精準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22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指出,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等2大類,其中8成5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最常見。目前已知的肺腺癌致病基因有許多類型,EGFR基因突變為最多,約占5至6成,至於ALK、ROS1及BRAF所占比率都小於5%,隨著藥物進步,不論哪種致病基因突變,均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 -
老菸槍咳嗽沙啞好不了 原來是肺部腫瘤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326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表示,患者平時有抽菸情形,每日抽菸量未達1包,但曾手術治療良性甲狀腺腫大,術後吞嚥時偶有喉嚨卡卡、輕微嗆咳情形,但並無胸悶或呼吸喘的症狀,這次因咳嗽超過1個月且聲音沙啞,以為感冒尚未痊癒,故先到診所看診,但治療效果不佳,安排轉診至胸腔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