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
-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99許多當媽的女性常說:「有了孩子真的老了好多。」這句話或許不只是感嘆,更可能在科學上說得通。根據《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期刊的一項最新研究,生育孩子的確可能讓女性在「染色體層級」出現明顯的老化跡象。
-
語言理解力變差提高孤獨感 影響大腦功能恐增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378人口老化,獨居老人愈來愈多,許多研究指出,孤獨長者死亡率較高,容易罹患高齡憂鬱症。國衛院最新研究進一步證實,即便尚未出現明顯認知退化,孤獨感高的老年人大腦組織可能已經出類似失智早期的變化。 -
3大糖尿病警訊! 糖尿病權威醫師:1種皮膚症狀要重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214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者眾多,保守估計超過250萬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如果出現頸部或腋下出現黑色絨毛狀斑塊、皮膚增生小肉芽(肉贅)、頸後「水牛肩」等,第2型糖尿病的3大警訊,對此,國內糖尿病權威醫師陳宏麟表示,想確診糖尿病,只需檢測血糖,建議成年人每年固定抽血,瞭解自身血糖變化。 -
果蠅大腦內關鍵基因! 揭開巴金森氏症神經退化的機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74繼成功找出與阿茲海默症記憶退化相關的關鍵基因後,陽明交大再度於失智症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次的成果聚焦於另一種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研究團隊發現一條清除毒蛋白路徑,可以避免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巴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類似,都是由毒性蛋白異常堆積造成的。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噬》(Autophagy)的研究指出,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何淑君與其團隊,透過研究果蠅與小鼠大腦,揭示了一條由GAK/aux基因主導的溶酶體清除路徑,能有效移除引發巴金森氏症的毒蛋白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 -
大腦中發現愈來愈多塑膠微粒 恐是導致失智症的元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467今年2月,專業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塑膠微粒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造成健康危害。由新墨西哥州大學(UNM)毒理學家坎彭(Matthew Campen)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塑膠侵入人體組織的情況。在2月公布的研究報告,主要是追蹤長度介於0.5毫米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的塑膠微粒與奈米塑膠微粒。 -
CKM症候群是什麼? 醫揭心、腎、代謝健康環環相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99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CKM症候群」。所謂CKM症候群,即心血管 - 腎 - 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 - Kidney - Metabolic Syndrome),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CKM」3個字母分別代表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其中,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屬於代謝性疾病。這4種病症相互影響,往往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
阿茲海默症治療發現新標的! 登革熱幫兇影響記憶退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039一個原本被認為只會在病毒感染時活躍的免疫基因,竟然也與阿茲海默症的記憶退化有關!這項突破性的發現,不僅顛覆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也可能替未來的治療開啟一扇新的大門。這個名叫CLEC5A基因所轉譯的蛋白是存在於免疫細胞中的一種受體。 過去研究指出 -
男性年紀愈大當爸要注意! 研究:子代精神疾病風險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0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齡普遍延後。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12年母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2.4歲,自民國80年來上升了5.2歲;112年的父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4.6歲,32年來上升了4.3歲。過去研究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愈高,其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加,且發病年齡較早,但尚未有實證研究直接評估與量化。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生育年齡愈晚,與子代身上產生的新生突變,呈正向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