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骨折

定期檢查骨質密度 別讓骨質疏鬆困擾纏身

定期檢查骨質密度 別讓骨質疏鬆困擾纏身
1300
▲定期檢查骨質密度,其實是每個人都有必要做的課題。(圖/ingimage)

 

骨質疏鬆症是許多中老年長輩的困擾,但實際上這是全民的疾病,需要時時注意,特別是現在許多人不愛運動,因此也有年輕化的現象。這個疾病最難防範之處,在於它來得無聲無息,往往等到跌倒、骨折,才發覺事態嚴重,補救困難,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

骨質疏鬆症卻不是完全無法發現和預防,平時留心身體徵兆,如果覺得自己慢慢變矮,或是容易腰痠背痛,可能必須擔心有骨質疏鬆問題。要了解這種情況最準確的方式,還是進行骨質密度檢測,了解自己的骨質狀態。

了解自身骨質狀況

定期檢查骨質密度,其實是每個人都有必要做的課題,尤其是高危險群,像是停經之後的婦女。常見檢查方式有許多種,有些人會選擇跟骨超音波檢查,這類檢查在一般的診所均可進行,缺點是它的結果不夠準確,僅能做為參考,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來確認。

骨質疏鬆的檢查最準確的方式,是進行雙光子能量檢測(DXA),來檢測骨質密度。它的過程和照X光類似,通常用來檢測髖關節和脊椎的骨質密度,檢查時間很短,幅射量極低,比一般X光還少很多。

檢查結果會出來兩個數值,分別是T評分(T-Score)以及Z評分(Z-Score),T-Score是和30歲健康成年人的最佳或顛峰骨質密度進行比較,從而計算出一個比較值,Z-Score則是和同年齡的骨質平均進行比較。當然,T-Score比Z-Score更能正確測定病人是否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採行的標準。

當T-Score為0,代表骨質密度和健康年輕人的平均相同,當數值有差異時,我們以標準差計算,要是低超過一個標準差,T-Score為-1,代表骨質不足,一旦低於-2.5以下,即為罹患骨質疏鬆症。

預防骨質快速流失

骨質問題應該是從小到大都該留心的議題,但要是發現骨質密度不足,甚至骨質疏鬆的情況,就該特別留心,避免骨質流失。平時要多進食富含鈣和維他命D的食物,適當日曬、進行負重運動,像是步行、慢跑或跳舞。當狀況嚴重時,應該和醫師討論治療策略,不要迴避治療。

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的原因有遺傳因素,也可能是成長階段攝取不足,造成30歲顛峰期的骨質密度不足,骨質流失過快,使得中老年時期骨質不足。

依據研究,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每9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而女性比男性多,65歲以上女性,每4人有1人骨質疏鬆。因此40歲之後,應該考慮開始接受骨密度檢查,而有較高風險,以及發生骨質疏鬆相關骨折的人,應該從50歲之後,進行定期檢查。

但骨質疏鬆其實是不分男女老少都應面對的健康問題,在年輕時就應注意,才能真正儲存「骨本」。等到30歲以後骨質「只出不進」,就要預防快速流失,更需要定期檢查,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40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男性,需要2-3年做一次檢查,骨質流失快的病人,則要每年檢查,才能針對骨質疏鬆大敵,找到最好的防範策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