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蘋果報紙書》「不會死的癌症」寄望再生療法 逆轉關節疼痛

《蘋果報紙書》「不會死的癌症」寄望再生療法 逆轉關節疼痛
8103
▲過去關節炎患者只能選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現在則可以考慮藉由再生療法來逆轉病況。(圖/蘋果新聞)

報導:副刊醫療組 攝影:王文廷

退化性關節炎為全球最常見的關節疾病,美國關節炎基金會估計,2050年前影響全球至少1.3億人;在台灣,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近年來更有年輕化趨勢,新光醫院再生醫學中心暨骨科主任釋高上表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相當多,現在隨著政府開放《特管法》,再生療法成為患者「解套」的希望,但目前價格仍不便宜,且適用於病況尚不嚴重的患者。


▲下樓梯相當傷關節,建議重心放低。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15%,等於每6.5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且根據2017年全國就醫次數調查,骨關節病症高居第17名,住院費用更擠入前十名,其中因為膝部關節炎而就醫的人數為83萬7000人,比起2016年的79萬就醫人數,增加近5萬人。 釋高上醫師表示,過去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大多在60歲以上,現在隨著肥胖人口增加,40多歲的患者愈來愈多,這是因為過重會增加膝蓋負擔,但完全不運動也會使得關節組織液沒有流動,也不利膝關節健康。不只如此,如果運動姿勢不正確,例如路跑、打球、練瑜伽跪姿不當或伸展、彎曲過度,運動傷害後更容易導致關節提早退化。釋高上醫師說,許多運動選手30多歲就有退化性關節炎,例如打籃球急停急煞、柔道選手支撐壓力大又摔來摔去,膝關節退化非常快。新光醫院骨科醫師陳政光則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年輕患者大多是因為有舊傷,例如曾經骨折或十字韌帶受傷,導致膝關節穩定性不夠,才會加速膝關節退化。但不管如何,只要活得夠久,都可能會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釋高上醫師(右)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再生療法,終於為患者提供解套方式。

PRP每針要價1萬5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常常抱怨關節疼痛、膝蓋痠軟無力,就算醫師建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調查顯示,也有近3/4民眾因害怕而不願接受,導致痛到不敢走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因此退化性關節炎又被稱為「不會死的癌症」。

陳政光醫師表示,坊間診所時常施打的類固醇、玻尿酸針劑,基本上就是消炎止痛、增加潤滑度,不可能維持或逆轉膝關節病況,患者直到最後無可忍耐下,只能選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現在則可以考慮藉由再生療法來逆轉病況。


▲透過X光檢查,可以了解關節退化情形。

以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PRP血小板再生因子治療為例,主要原理是抽取患者的血液後,進行離心、分層技術,取用最中央濃度高出平常2至5倍的血液,再把血小板中的再生因子注射到膝蓋,促使軟骨再生。陳政光醫師說,PRP不僅可以促使軟骨再生,也具有抑制消炎的效果,所以能減少疼痛,但這一針可是要價不菲,每針大約1萬5000元左右,患者大多等到又感到疼痛之後,才捨得再打一針。

釋高上醫師表示,除了PRP之外,現在隨著《特管法》開放,已經有脂肪幹細胞、細胞層片等其他再生療法陸續送件審核,一旦通過就能提供患者更多治療選擇,這類再生療法比較適用於病況不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藉著刺激軟骨再生來逆轉病情。


▲PRP再生療法可使軟骨再生,也有抑制消炎效果,能減少疼痛,一針要價約1萬5000元。

病況嚴重者效果有限

以脂肪幹細胞為例,便是在關節受傷或退化初期,透過幹細胞的修復能力,將軟骨重建起來,目前美國的脂肪幹細胞臨床試驗中,88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軟骨厚度增加,疼痛感也明顯減少。陳政光醫師解釋,這個療法是從脂肪細胞中取出幹細胞培養,確認細胞活性符合標準後,再施打到膝關節促使軟骨增生。另一個細胞層片療法則較常使用於日本,將軟骨細胞取出培養、複製,再鋪成一片片覆蓋在軟骨病灶上,同樣也是希望刺激軟骨再生,這兩種再生療法的價格並不便宜,大約都要價數十萬元,但患者不必再亡羊補牢,而是可以獲得一個新機會。陳政光醫師坦言,再生療法並非仙丹妙藥,如果病況過於嚴重,效果自然有限,仍然無法扭轉病況,以退化性關節炎0~4級的病況程度來說,0~2級患者較適合使用,軟骨再生的機會較大。

陳政光醫師建議,很多人吃保健品希望能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研究顯示效果跟安慰劑相差不多,想要保養膝關節,不如從減重、減少錯誤姿勢做起,同時也要多增加肌力,尤其又以大腿的股四頭肌最為重要,可以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少膝關節的負擔,真正做到預防勝於治療。



常跪地屈膝 煮婦罹病高2倍

退化性關節炎病變主要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經由X光察看,可看到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當活動關節時會出現卡卡、聽到不正常的摩擦聲響,通常就要提高警覺。釋高上醫師說,臨床上發現,女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比率是男性的2至3倍,除了天生骨骼結構因素之外,可能是因為女性常整理家務、照顧孩子,如果姿勢錯誤就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例如跪地、屈膝等。

如果跑步姿勢錯誤也會傷膝蓋,陳政光醫師表示,不同於走路時雙腳都會著地,跑步時經常是一腳著地、一腳懸空,所以步伐小比較安全,且切忌腳跟先著地,否則膝蓋會承受更大負擔,更容易受傷。



下樓梯腳掌先著地

同樣的道理,爬山、爬樓梯不會傷膝蓋,但下山、下樓梯容易腳跟先著地,易增加關節負擔,所以盡量讓腳掌先著地,放低重心。醫師提醒,若父母都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可能天生軟骨較易磨損,建議提早保養膝關節,避免錯誤姿勢外,體重也不可過重,才能盡量延後病程與嚴重性。
副刊醫療組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