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TAVI
-
9旬嬤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免開胸 TAVI改善血循思緒清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25陳嬰華醫師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年長者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之一,多在80至90歲時被診斷出來,由於年長者身體較為虛弱或存在其他共病,導致手術風險增高。不過,現在透過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能讓高齡族群不必承受開胸風險,成為目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流方式。 -
心臟衰竭曾動過瓣膜手術 經導管微創瓣膜置換術免開心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154台灣近20年來手術植入外科生物瓣膜的病患眾多,每年大約會有200至300名患者需要施行生物瓣膜置換手術,但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為10至15年,使用久了,猶如皮革或塑膠般會老化,以致於瓣膜損壞而需要再次手術置換瓣膜才得以延續生命。 -
8旬嬤主動脈瓣膜狹窄險命危 不開胸微創手術重獲新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135隨著年紀愈大,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逐漸發生狹窄狀況,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胸痛、暈倒、容易喘等症狀,出現心臟衰竭現象,多數患者不願冒險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置入新的瓣膜不必再承受開胸高風險。 -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不必再開胸 為老年患者帶來福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49台北榮總心臟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教授說明,主動脈瓣是介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中間的門戶,左心室收縮時,主動脈瓣會打開,心臟才能將血液送至全身,然而當主動脈瓣狹窄,全身器官便得不到足夠血液供應。隨著年紀愈大,瓣膜上面便會產生鈣化,就像小石頭一樣沉積在瓣膜,導致瓣膜越來越狹窄,形成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 -
血壓正常但很喘、呼吸困難 醫師:這問題不治療會猝死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03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部長黃啟宏表示,85歲的老太太有高血壓問題長達20年,血壓曾高達160至170 mmHg,規律用藥穩定控制,但近半年來,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所以幾乎足不出戶,不過由於血壓已逐漸降至110-120 mmHg,認為血壓控制正常,只是老化體力變差的現象,所以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近日突然昏倒,就醫後經醫師安排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須進一步治療以避免猝死風險。 -
不願面對心臟問題 逃避手術可能隨時引爆致命危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462花蓮慈院副院長王志鴻表示,包含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內的許多心血管疾病,初期大多都是先從內科方面著手治療,當病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才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但是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因為害怕開刀,而導致病情變得更加危急。 -
台灣之光! 全球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最高齡在振興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31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液通往全身的大門。隨著人口老化,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人也隨之增加。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常發生在65 歲以上,根據統計超過65歲的人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超過85歲發生率更高達4%。老化兼硬化的主動脈瓣膜,像年久失修不靈活的門板,在心臟收縮期無法順利打開讓血液通過,造成輸送至全身循環的血量嚴重不足。 -
老太太走3分鐘就喘 主動脈瓣膜狹窄當心猝死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286許多老人家一走就喘,但醫師提醒,如果走不動就會停下來休息,可能是主動脈瓣膜狹窄。88歲林老太太飽受主動脈瓣膜狹窄之苦,常自覺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活動更因此受限,走3分鐘要停下來休息5分鐘,經醫師建議後,接受經皮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才解決胸悶胸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