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GLA
-
青光眼患者激增! 眼科醫師呂大文揭青光眼成因與治療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681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恐讓人逐漸失明,且視野缺損的進展就像滾雪球,視力可能在短短一兩個月內變差,視野變窄。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提醒,家族遺傳、高度近視等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回診,檢查眼壓。 -
青光眼恐悄悄偷走視力? 「眼壓檢測」追蹤助穩定治療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887「醫師,我點了這麼多藥水,為什麼眼壓還是控制不好?」這句話幾乎每天都在青光眼門診上演,也是多數患者在面對治療困境時的焦慮心聲。亞東醫院眼科部朱怡靜醫師指出,青光眼最大的挑戰在於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一旦視神經受損就是不可逆,而其治療關鍵在於及早發現、規律追蹤。 -
隆乳擔心後遺症?手術前後4大關鍵 降低莢膜孿縮機率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76191名年輕女性於醫美診所接受隆乳手術,數月後卻出現第3級莢膜攣縮,造成胸部緊繃不適、觸感僵硬,外觀呈現不自然的硬挺形態,尤其平躺時乳房輪廓過於圓潤,呈碗公狀,缺乏自然的外擴弧度與柔和流線感,影響日常生活與自信心。 -
40萬人研究曝好膽固醇不一定好? 恐增10%青光眼風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856素有「好膽固醇」之稱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經常被視為血脂健康的指標之一;不過,過多的HDL-C並不總是對人體有益?《英國眼科期刊》(BJO)近期刊載的40萬人研究表明,HDL-C濃度偏高與青光眼(Glaucoma)的發生有關,尤其對55歲以上男性而言,關聯性可能更強。 -
避免米製品污名化 即日「米酵菌酸」正名「邦克列酸」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7418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造成2人死亡,4人加護病房,身陷昏迷,病情危急,而「米酵菌酸」毒性超強,讓許多民眾不敢食用米製品,為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3日宣布,即日起將「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避免米製品污名化,「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將擬定相關檢驗及指引」。 -
網傳國產3項農作曾驗出米酵菌酸! 農業部澄清假訊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083有媒體報導國產鳳梨、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且木耳可能遭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感染,對此,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專家嚴正澄清,國內未曾出現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之報告,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之紀錄。 -
米製品保存不當恐出現米酵菌酸! 專家授正確保存秘訣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265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的死者血液檢體中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引起眾多對於食安的關注,而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主要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又名伯克霍爾德菌,學名: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1種粒線體毒素,與印尼和中國曾爆發的椰子和玉米產品的疾病有關。然而,為什麼會出現米酵菌酸?哪些食品、環境或因素,特別容易產生,我們是否需要擔憂所有的米製品,以及究竟應如何避免接觸米酵菌酸? -
寶林茶室檢驗結果!粿條未檢出米酵菌酸 中毒來源成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405衛福部29日晚公布最新「寶林茶室」食安事件檢驗結果,連同2名死者及6名住院病患,8人均驗出米酵菌酸,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我們可以很確定事件是米酵菌酸引起。」。不過,中毒來源仍是謎團,因為從餐廳所抽驗的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以及供應商16項粿條檢體,結果都是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