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24節氣
-
大寒養生如何做?中醫師推薦2道滋補粥 養胃對抗風寒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24俗話說:「小寒大寒,防風禦寒」,可見大寒養身保健的重點在於防寒防病!莊可鈞提醒大家,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物,出門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以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時要注意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 -
大寒天氣急凍!國健署提護心8式 別讓心臟疾病找上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79「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1個節氣,象徵1年(112年)的結束。根據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資料顯示,1月20日東北季風增強,緊接著又有寒流來襲,且可能持續冷至1月25日清晨。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伴隨著農曆春節將至,民眾忙著大掃除與採買年貨,除了適時添加衣物禦寒外,長輩常說:「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究竟平時如何護心暖心顧健康?國民健康署邀請你一同搭上護心巴士,落實以下「8式健康生活習慣」,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
小寒養生必知!貼三九貼增免疫力 避這食物防皮膚搔癢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72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於今(6)日到來,「小寒」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意指天氣雖然寒冷,但還不到最冷的時節,故名「小寒」。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主收引凝滯,且冬日萬物斂藏,養身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因此小寒節氣應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而到了小寒節氣,也有許多人會面臨皮膚搔癢的問題,究竟中醫會如何治療?又能透過哪些方法養生呢? -
冬至不只吃湯圓!中醫益氣養生 食補1料理、按壓3穴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98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表示,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消陽長轉化的關鍵節氣,乃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因此冬至養生除了「養」外,中醫更強調「轉化」,尤其陽氣是否能在體內順利轉化將會決定明年季節轉春天以後身體狀態好壞。 -
大雪養生!中醫推1茶飲暖身 按3穴位驅寒避疾強化免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54「大雪」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大雪節氣後是全年陰氣逐漸趨往最重的時期,到冬至那天,更是到達陰氣的巔峰。而從節氣轉變特色,可以歸納出氣溫逐漸寒冷的趨勢,在大雪節氣時期,處在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尚未無時無刻都處於寒冷狀態,但此時一波一波來襲的寒流,反而讓氣溫變成一陣冷一陣暖的兩極狀態,對患有呼吸道過敏陳疾及心血管疾病者可說是一大挑戰。 -
寒露到來天氣轉寒!民眾容易腹瀉 專家:注意腹部保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19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指白露節氣一過,穿衣就不能再赤搏露體,應注意足部保暖。中醫師賴睿昕說,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物,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適度接受一些寒冷可以提高皮膚及鼻黏膜的耐受力。另外,秋季是腹瀉的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
白露來臨防秋燥!養肺食物多攝取 3穴道按壓緩解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02白露今(8)日到來,也代表秋老虎結束,天氣將轉涼,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民眾不可忽略「秋燥」,此時常會感到口乾、唇乾、皮膚乾、鼻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因此養身應注意潤肺養肺,可多吃蘿蔔、番茄、梨子、銀耳、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 -
最熱節氣「大暑」到! 中醫傳授3招緩解中暑不適症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30大暑是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1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則是指炎熱之極。相對小暑,大暑更加炎熱,是1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且大暑節氣最容易產生中暑症狀,特別是在室外無防曬時更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