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血壓性疾病
-
美科學家研發奈米粒子檢測法 更快發現癌細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19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民國105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
守護更年期健康 3招遠離骨鬆及心血管疾病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4525根據國健署105年更年期諮詢專線的統計,民眾來電主要諮詢的問題多與身體不適相關,如熱潮紅、盜汗、心悸等,其次為性功能障礙(例如陰道乾澀及性交疼痛),再來則是失眠。此外,像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皮膚乾燥、情緒起伏等,也都是常見的更年期症狀。 -
霸王級寒流奪命 105年死亡人數暴增近九千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725105年十大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104年相較,腦血管疾病與肺炎順位對調,其餘排名相同。 -
腰圍警戒密碼知多少? 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24代謝症候群與國人死因息息相關,國人十大排行榜中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均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累積死亡總人數遠超過第一名的癌症。 -
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 有助遠離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99為了解台灣老年人理想的血壓標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追蹤128,765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的理想血壓為收縮壓介於110至13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40至79毫米汞柱。收縮壓若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7至25%的死亡風險,及10至33%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收縮壓如果低於110毫米汞柱,亦會增加12%的死亡風險。 -
國人1年內未測量血壓 18歲以上達三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60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預估,台灣高血壓病人約五百萬人,可說是台灣人數最多的疾病,但國人對於高血壓仍有錯誤認知,例如,18歲以上民眾近三成在1年內未量過血壓,許多人不了解舒張壓、收縮壓的差別。 -
女性高血壓致死率高 母親節少吃大餐減負擔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121國健署調查發現,50歲以下女性高血壓盛行率低於10%,但過了50歲(停經),高血壓罹患率急速上升,50至59歲增加至28.5%,且年齡越高,高血壓罹患率越高。 -
三高名列十大死因 預防治療這樣做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87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104年國人十大死因指出,心臟疾病排名第2、糖尿病排第5名、高血壓性疾病排行第8,顯示三高對於國人生命的威脅性不容忽視。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特約醫師廖學崇指出,三高是慢性代謝異常疾病,除了遺傳因素之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及環境皆可能發生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