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死亡率
-
思覺失調症患者居家治療期間自殺風險高 醫籲積極應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185若曾看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應當對於需家中治療思覺失調症的男主角應思聰,在家休養時頻繁與家人起衝突的片段,相當心疼。現今的精神病患個案通常在家治療,然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在接受居家治療時的「輕生」風險比一般人為多。 -
臉色白、走路喘久咳竟是急性血癌 醫:4大症狀要注意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774有位50歲男子在確診後開始有臉色蒼白、走路喘以及久咳等症狀,以為是長新冠,因血球數值異常,發現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表示,如發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無碰撞卻有瘀血、骨骼疼痛等4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表示,過去兩、三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病患有此症狀乃是造血功能異常所致,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
0422講座報名/預防中風關鍵是血壓! 民眾別輕忽血管健康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26為了宣導正確的高血壓保健知識,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浚銘將於4月22日星期六下午的健康公益講座中,為現場民眾分享「迎戰高血壓!掌握保命方法—重點治療避免併發症」。 -
陳美雲摔倒驟逝!老人怕跌倒 照護長者謹記防跌5妙招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936近幾年來,不少名人藝人因跌倒而離世,包括,本土演員馬如風、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歌仔戲國寶小明明、詩人余光中、台語歌手高向鵬等人,如今知名歌仔戲大師陳美雲也發生此憾事,因此日常在長者照護上一定要謹記國健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 -
含糖飲料的壞處不只肥胖! 美研究:癌症致死率也提高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741研究團隊分析了1982年至2016年934,777名未罹患癌症的男、女性的數據,其中包括他們攝取了多少含糖飲料和人工甜味飲料的訊息。截至2016年,研究對象中有135,093人死於癌症。研究人員認為,攝取含糖飲料與大腸直腸癌和腎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而且這種情況在 BMI(身體質量指數)調整後仍然存在。每天飲用超過2杯含糖飲料並非與所有癌症的死亡率都有關,但與肥胖相關癌症的綜合風險增加有關。另外,還發現人造甜味劑飲品與胰腺癌風險增加有關。研究人員表示,攝取含糖飲料與某些癌症的較高死亡率有關,部分原因是肥胖;而攝取人工甜味飲料,則與增加胰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
國人新冠染疫後推估2百萬人罹患肌少症 7徵兆自我篩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88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吳佩青分析,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於2022年07月所發表的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新冠肺炎確診後發生肌少症( Sarcopenia )機率約48% ,吳佩青中醫師因此推估,台灣民眾因為新冠疫情確診可能有超過2百萬人產生肌少症,至於新冠肺炎有住院治療者罹患肌少症機率更高達69.7%。 -
早期篩檢助抗肺癌!醫院與國健署合作 籲2類人快檢查
癌症新知 / 肺癌3389為改善肺癌高死亡率的現況,衛福部國健署提出了「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與放射線醫學會、肺癌學會、胸腔重症醫學會、胸腔外科醫學會聯手共同推廣肺癌高危險族群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以期提早發現肺癌,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
條條血管通器官 幹細胞結合3D列印技術加速血管新生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104據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只要腳底腳指出現傷口或感染,就可能因周邊血管阻塞而影響癒合能力,有人因此截肢。國衛院、清華大學攜手研發「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動物實驗證實,可加速血管新生,降低截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