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危險族群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910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容易疲倦又會喘是染疫? 當心甲狀腺機能衰退引發貧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16近期疫情書田診所收治60多歲女性,高血脂患者,有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自述最近幾個月,常覺得疲倦,體力逐漸變差,走路快些就易喘,且雖有規則服用降血脂的藥物,高血脂的控制近期也較不好,她懷疑與新冠肺炎有關,但「快篩多次,結果均為陰性」。 -
新冠染疫耳朵嗡嗡響!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耳鳴致病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851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
痔瘡讓人坐立難安!肛門靜脈血管不暢 七葉素幫你打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7354甘宗本醫師提醒,肛門口附近的小感染也會造成發炎,造成局部循環不良,因此門診最常做的建議,是在上完廁所或洗完澡,用浴缸做「溫水坐浴」對肛門的血液循環很有幫助,能降低感染機會;不論有沒有痔瘡,避免用力擦屁股,或是用水沖,都是很好的做法。 -
腦中風幾乎0前兆! 醫列「8大奪命因子」中3項極危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65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陪市長柯文哲參加餐敘,卻突然中風送醫急救,引發大眾關注,目前正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醫師指出,腦出血又稱出血性腦中風,關於腦中風過往的刻板印象大多數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發生,但其實年輕型腦中風比例有明顯逐漸增加的趨勢。 -
疫情流行嚴重威脅這群人 打滿疫苗仍要怕保護力不足!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49新冠肺炎大流行,許多癌友、慢性病患者、洗腎患者都戰戰兢兢,深怕確診後加速病情惡化。台灣病友聯盟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病友疫情困境調查報告」發現,6成7病友是為增加保護力而施打疫苗,7成1病友認同疫苗的保護力與自身免疫力高低有關,而近8成病友已打滿3劑,卻有其中3成5的人擔心保護力不足。 -
30歲高管輕忽三高竟釀肝癌! 「肝包油」恐增肝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10765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及移植外科副主任暨肝癌治療團隊召集人薛冠群醫師表示,臨床上未有B、C肝卻罹患肝癌的患者已超過三成。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就是急需關注的問題之一,而這類患者如同上述陳先生,大多年輕,也常併有三高等代謝症候群。 -
以為中暑恐心臟出問題 小暑養生中醫建議多拍打這兩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2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台灣的天氣常傳變成高溫而午後有雷陣雨的型態,其關鍵就是濕跟熱,容易導致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這時千萬別輕忽以為是中暑,小心是心臟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