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體能活動
-
5歲以下幼兒盯螢幕 世衛建議:每日不逾1時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43世衛強調,不活動是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也是導致肥胖增加的原因之一,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應透過地板遊戲,每天與人互動30分鐘以上;1歲以上的兒童每天應至少進行3小時各種體能活動,避免接觸電子螢幕。 -
老年人養成運動習慣 體能提升健康加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24近幾年來桌遊越來越夯,不少學生投入其中,事實上桌遊也可提高老年人的運動意願和他人互動的機率,歐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改良過的大型桌遊有助於減少老年人的死亡率和改善生活品質。 -
腎友動起來! 運動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4「沒想到使用腹膜透析後的我仍可以騎自行車,沿著新竹17公里海岸線騎車來回總共 40公里路程,完全不是問題!」使用腹膜透析4年的陳麗香小姐提到,由於換液治療時間的彈性,讓她可以和先生經常性的安排假日運動行程,連出國旅行也不成問題,因生活品質不減反升,自己的精神也更好了! -
寒假長時間使用3C產品 電玩成癮問題大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87「不要再打電動玩具了!」寒假期間,孩子不用上課,家人互動頻率增加,但親子關係可能變得更緊張,不少孩子整天埋頭打電動、玩手機遊戲,家長因此大聲吼罵。醫師建議,家長應該規劃孩子玩電玩遊戲的時間,即使放假,生活作息也需規律。 -
先長肉才能抽高? 錯誤迷思恐成糖尿病幫凶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98212歲的小杰因家長擔心長不高被帶至門診檢查,身高152公分、體重60公斤、腰圍81公分,BMI值達肥胖,後頸與腋下都有黑黑的色素沉澱,家長以為是洗澡沒洗乾淨,其實是黑色棘皮症,為糖尿病相關症狀之一。 -
帶毛小孩散步有幸福感 提升主人運動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977研究顯示,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與其他狗主人的社交互動是遛狗的連帶效益,但較無增強主人遛狗動機的功能。研究者表示,通常養狗者的體能表現較活躍,主人每次遛狗至少會快走30分鐘,很容易達到每周運動150分鐘的目標,可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
-
每天散步提高些微活動量 研究顯示可降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96根據結果發現,輕度活動(如散步,呼吸及心律沒有明顯增加或出汗)與改善心理健康和憂鬱症狀的緩解有關;中度(相當於15至20分鐘內走完1.6公里,呼吸與心率增加,但仍能對談)至劇烈(相當於跑走13分鐘完1.6公里,呼吸與心率明顯增加,且難以長時間談話)的身體活動,更能提升整體身心健康,且減輕疼痛之效。研究並指出,過去經常久坐的人,在從事輕度或中度體能活動後,整體幸福感和情緒呈現大幅改善。
-
高齡減重健康嗎? 觀念錯誤恐釀肌少症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3660研究人員在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高齡死亡風險時,發現BMI曲線呈現U型,也就是高死亡率落在身體質量指數過輕(BMI<18.5以下)與重度肥胖(BMI>35)的兩個極端,18.5至35之間的高齡者死亡風險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