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打電動玩具了!」寒假期間,孩子不用上課,家人互動頻率增加,但親子關係可能變得更緊張,不少孩子整天埋頭打電動、玩手機遊戲,家長因此大聲吼罵。醫師建議,家長應該規劃孩子玩電玩遊戲的時間,即使放假,生活作息也需規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許瑜真指出,孩子如果一整天玩電子產品,除了影響視力之外,還會延緩腦部發展及認知發展,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社交溝通能力也會變差。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1)草案,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納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症狀包含無法掌控玩電玩的時間、電玩的優先程度日漸增加,甚至取代其他日常生活的事情,且即使出現負面後果,仍無法停止玩電玩。
如果上述症狀影響到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和職業等各方面,且時間持續超過1年,就可能罹患「電玩失調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表示,這類個案確實越來越多,長期沈迷網路世界,情緒容易失控,無法專心唸書,還可能出現暴力行為。
許瑜真指出,並不是每個電玩玩家都會「成癮」,不過,即使未達成癮的程度,長時間面對螢幕,除了視力變差,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對於腦部發展及認知發展、睡眠、注意力,均有負面影響。
許瑜真進一步說明,許多兒童青少年透過網路電玩尋求自尊、歸屬感、安全感等,不過,花越多時間在網路上,就會越不習慣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議題,且會更難適應家庭、學校及社會等環境,造成惡性循環。
為此,美國兒科學會明確建議兒童青少年的螢幕使用時間,1歲半以前,不建議接觸除了視訊以外的螢幕電子產品;1歲半至2歲之間,則應在家長陪伴下觀賞高品質節目;2歲至5歲的幼兒一天觀看螢幕時間應該少於1小時,且不應該單獨使用;至於6歲以上,則應在不影響到睡眠、體能活動的情形下,由家長與孩子約定使用的種類與時間。
▲孩子沉迷電玩除了影響視力之外,還會延緩腦部發展及認知發展,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社交溝通能力也會變差。(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