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飲食習慣
-
食用色素真的能安心食用? 專家直言:長期具有爭議性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71顏色過於鮮豔,甚至有點假,你敢吃這類食物嗎?近1年來,爆發多起食安風暴,部分民眾不太敢外出用餐,對食用色素也多有疑慮。食藥署提醒,民眾應優先選購外觀顏色自然的食品,少買顏色太過鮮豔、價格過低的食物,多吃原形食物,保持均衡飲食。 -
有法源依據!不實營養及健康飲食消息 最高可處30萬元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6597許多食品廣告誇大不實,涉及療效,衛福部7月1日公布「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施行細則」及「建構健康飲食環境獎勵辦法」等授權法規,針對「不實營養及健康飲食消息」認定,提出「內容誇張或易生誤解」、「與事實不符」、「無證據,或證據不足以佐證」等3大定義,一經檢舉,核定違規事實,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 -
香港腳分4型有2型不會癢難發現! 濕熱體質是好發族群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44香港腳可分水泡型、糜爛型、角質化型與脫皮型4種型態,水泡型、糜爛型會搔癢無比,但角質化型與脫皮型的香港腳,幾乎完全不癢,最容易被民眾所忽略。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香港腳與脾胃機能失調有關,體內濕氣及濕熱難以代謝,加上台灣又處潮濕環境,久而久之形成濕熱性體質,香港腳就容易發作。 -
大腸憩室症導致泌尿道感染! 7旬老翁突高燒昏厥送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88預防大腸憩室症及相關併發症的關鍵,在於保持大腸健康,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彥志表示,台灣美食雖多但仍要攝取足量蔬果,多補充水分,確保腸道能獲得充足膳食纖維,使順暢排便,定期運動、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和便秘,才不易形成大腸憩室炎等症狀。 -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 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238邱紹洲藥師說明,循利寧內含銀杏葉萃取物,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類黃酮素,作用在促進末梢血液的血流,改變紅血球的變性能力,血球彈性變好,血流就會比較順暢,能幫助血液裡的養分順利送達到身體各個組織細胞,包含腦細胞、末梢細胞,促進腦部血管、微細血管如內耳細小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血流順暢,也能避免暈眩耳鳴症狀,也對於改善腦部記憶力有助益。 -
腸胃道檢測害怕嘔吐感!內視鏡再進化 軟管進階成膠囊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47近年來內視鏡發展單次使用的膠囊內視鏡,提供了患者腸胃檢查新選擇,食藥署說明,膠囊內視鏡外觀大小似藥丸,內含攝影機,吞食後通過腸胃道系統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經1至3天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影像透過無線方式傳輸到配戴的紀錄器。 -
延長思覺失調症壽命! 研究:使用1藥物可望降死亡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42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團隊跨院合作,利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以世代追蹤和時間相依共變數存活分析方法,發現降血脂藥物在思覺失調症者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死亡(特別是自然死亡)的風險。 -
皮膚病灶遇水就痛不敢清洗? 醫:用對方法清潔助康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810鄭愛蓮醫師指出,皮膚病的治療不僅依賴外用藥物,內在調理體質也一樣重要。例如,肝氣鬱結、脾胃濕熱、腎氣不足等因素都會影響皮膚健康,中醫通過辨證施治,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調配合適的中藥,提升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皮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