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飲食習慣
-
預防食道癌 飲食習慣不馬虎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487由於食道是人們每天使用相當頻繁的器官,種入口的食物都一定會過食道、最後才達到胃部,因此,食道癌的發生與「吃」有密切關係。雖說截至目前為止,醫學界對於食道癌發生的原因仍無定論,不過可以發現,經常食用速食、熱食、口腔衛生習慣不好、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民眾,都比較容易罹患食道癌。 -
吞嚥不適有異物感 別忽略食道癌初期症狀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889台大醫院胸腔外科李章銘醫師表示,通常在食道癌初期,大多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偶而會有喉嚨不適或疼痛的感覺,患者往往會認為是喉嚨痛或是感冒,有些會覺得吞嚥不適或是口腔有異物。到了中期時,吞嚥食物會變得更加困難,食道像是被食物堵住似的,胸骨後面會有壓迫和刺痛的感覺,胸部有時還會一下冷、一下熱的刺痛感。 -
降低胰臟癌風險 先揪出危險因子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961台北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表示,臨床經驗顯示,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也有研究發現,男性的罹患率是女性的2倍之多,發生的年齡層大約介於60至65歲之間。此外,抽菸、喝酒、高脂飲食、常接觸殺蟲劑等,都可能導致罹患胰臟癌,也就是說,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的發生率也愈高。 -
胰臟癌診斷不易 抗癌標靶藥物帶來一線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898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主任蕭吉晃醫師表示,由於胰臟癌症狀不明顯,常誤為僅是腸胃道不適,再加上腹部超音波的檢查診斷率不高,雖有特定的腫瘤指數CA-199可當參考,普通檢查並不會特別考慮,使得不易早期診斷。此外,胰臟癌非常容易轉移,即使術後仍有相當高比率會復發轉移,但相關的治療有限,所以,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預防。 -
治療攝護腺癌 海福刀留住男人真「性」福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240台中榮總泌尿科主任歐宴泉醫師表示,傳統攝護腺癌治療,以「根除手術」或「體外放射線治療」為主,但也伴隨性功能障礙、尿失禁、周邊組織損傷、感染等副作用。不但如此,若患者年齡大、有凝血機轉問題、長期內科疾病,可能伴隨大出血、嚴重感染,因此,這些患者通常不建議採用傳統的開放性手術治療。而放射線治療需每日一次照射治療,共需7、8週療程。 -
補鈣防骨鬆 還可降低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42不但如此,現在最新的研究顯示,女性在飲食中補充適量的鈣質,可以降低「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荷爾蒙失調,這項研究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BMJ)。佛羅里達州諾曼副甲狀腺中心James Norman醫師指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會引起「高血鈣」,造成身體的神經傳導系統問題,會變得疲憊、疲勞、情緒低落。 -
胃腫瘤90%屬惡性 預防應從飲食習慣做起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6015發生胃癌的主要原因,大多歸咎為飲食習慣的改變,民眾除了注意生活飲食,也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提早治療,避免遺憾發生。普遍而言,若確診為胃癌,以外科手術切除為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但只有在癌症末期,或不適合切除的患者,才會建議採用化療。此外,為預防癌細胞復發、提高術後存活率,通常手術切除後,多以化療作為輔助外科手術的治療。 -
長期胃痛別大意 即早篩檢保胃安康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174普遍而言,胃癌的好發年齡約在50至60歲,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定期做篩檢,如胃部出現不適情形,可運用健保給付做胃鏡檢查。另外,若為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也能自費檢測胃中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為根據研究發現,只要徹底去除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就可預防胃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