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飲食型態
-
想要孩子「高」人一等 幼兒補鈣與骨骼發展停看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41鈣補齊了,孩子的骨骼就會夠強壯嗎?等他們老的時候就不會骨質疏鬆嗎?國家衛生院骨骼疏鬆症及相關骨骼疾病國家資源中心,在2015年發布了「兒童骨骼健康:給父母的實用指南」,阿包醫生分享以下幾個重點,藉此提醒爸媽,孩子的骨骼要長得好,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之外,重點還要讓它長得健康唷! -
上班族逾半排便不順 優酪乳喝2周實測結果大公開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1林俐岑營養師指出,國內上班族高達半數有排便不順的問題,而排便順暢是消化道機能正常的重要指標。像是一星期排便少於3次,硬便或排便困難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也和腸道細菌叢生態的平衡有關。且調節好細菌叢生態,也能幫助消化,因此顧好腸道菌叢會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 -
低腹敏3階段飲食 緩解腸躁症不適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736「低腹敏飲食」並非只是避免攝取特定食物,而是必須在醫師、營養師建議之下分3階段進行,以找出患者對個別食物腹敏狀況,提出相應之飲食建議:另外也提醒,採取低腹敏飲食,可能會減少蔬果雜糧類的攝取,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營養失衡,故一般健康人在無腸道症狀時也不建議採取此方法,而特殊對象如:幼兒、老人、飲食不正常者也不適用。 -
人一變胖百病叢生 這些疾病來敲門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93國泰健檢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醫師表示,一旦年齡超過 35 歲,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明顯減慢,面臨老化、忙碌、運動量減少以及睡眠時間逐漸縮短,部分年長者可能認為不吃肉就是低脂飲食,但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特別是 50 歲以上的女性,高達 76%有肥胖問題,比男性還嚴重。而停經後的女性,過多的脂肪會由臀部與大腿轉而囤積到上腹部,如果肥胖問題沒有解決,血液數值及身體組成開始慢慢惡化,健康指標也會毫無知覺的亮起紅燈。 -
吃素可以降血糖 營養師:別踩地雷食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一項本土研究發現,茹素飲食可大幅降低糖尿病風險。這是亞洲第一個探討素食的大型世代追蹤研究,發現「無論是持續吃素或由葷轉素,皆能大幅降低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這項研究是由大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連續5年根據「世代追蹤」所做的調查,並首度刊載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營養與糖尿病》(Nutrition & Diab -
喝湯眉角在這裡 專業營養師教你喝出熬湯營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925台灣人飲食型態喜歡喝湯,每餐總是要配上一道湯品才算有吃飽,玉米排骨湯、香菇雞湯皆可說是家庭常見的湯品。許多媽媽產後或是剛經歷手術後的病人,家人也總是會準備鱸魚湯,來幫體虛的家人補充體力、增加營養。 -
一天只能吃1顆蛋? 專業醫師破除吃蛋迷思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204常聽老一輩的人說,「一天只能吃一顆蛋,否則對身體不好。」相信很多人對這樣的說法並不陌生,也都遵循這樣的飲食建議。之所以會有「一天只能吃一顆蛋」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比較高,若長期多吃恐怕影響身體機能。但果真如此嗎?到底一天吃幾顆蛋才不算過量呢?對於吃蛋的迷思,專業醫師給答案了。 -
最新飲食指南出爐 3大修正重點報你知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9355最新飲食指南出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培養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國健署發現,國人普遍蔬菜、水果吃太少,蛋白質、澱粉常過量,飲食型態可說普遍未達均衡飲食標準,希望民眾均衡飲食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