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飯後血糖
-
針劑胰島素並不可怕 正確使用穩住血糖有效控制糖尿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81童綜合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曾耀賢醫師指出,根據目前的診斷標準,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任何時間血糖超過200mg/dL,或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簡稱為HbA1c)超過6.5%,加上高血糖症狀,即診斷為糖尿病。很多人都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然而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不到40歲的青壯年,被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 -
糖尿病初期無聲無息 血糖異常胰臟恐退化80%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90165台北長庚醫院、市立土城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林樹福表示,第2型糖尿病的起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當體重上升胰島素的利用效率就會變差,身體就會增加胰島素分泌,加強血糖穩定;然而當胰臟不斷加重負荷的工作量,便加快其退化時程,漸漸胰島素分泌量下降,血糖就開始不穩定,逐漸產生糖尿病。 -
糖友牢記「控糖321」 血糖監控3指標、2注意、1定要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91根據統計,我國糖尿病盛行率超過11%,患者人數超過230萬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調查發現,96.65%糖友合併至少1項的心腎病變風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抽菸、肥胖、出現蛋白尿或是家族有心血管或慢性腎臟病史。 -
最新《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 將腸泌素列為控糖好幫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9除了高齡化之外,糖尿病年輕化也成為趨勢,近年20至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因素有關。 -
含鐵量更勝葡萄、櫻桃! 鐵質之王「紅肉火龍果」2種人不宜吃太多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462振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涂蒂雅說,整體而言,血基質鐵的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15~35%;非血基質鐵較不好吸收,吸收率約<10%,且受其他營養素等因素影響。因此,若只想藉由水果補充鐵質,效果並沒有想像中來得理想。 -
個人化飲食幫助減重 血糖值成關鍵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849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蒐集800位受測者的健康資訊,除分析糞便微生物外,每5分鐘就檢測血糖變化,所有受測者每天吃標準化早餐,另外2餐也會詳細記載並回傳資訊,在分析46,898餐之後發現,年紀與BMI可能影響飯後血糖,就算每個人吃了同樣食物,血糖變動範圍也很大,意味著減重飲食可能要朝向個人化設計。 -
留意血糖變化以防糖尿病找上門 尤其這8種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01血糖與環境溫度感受有何關聯?何一成醫師解釋,血糖代謝長期異常,容易損害神經與血管功能,在熱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舒張散熱,排汗量也低,因此怕熱;換至冷氣房,皮膚血管不易收縮保熱,也不易靠脂肪產熱,就會怕冷。 -
端午吃粽血糖失控? 營養師教糖友健康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693端午節即將到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大快朵頤享用粽子,糖尿病患更應謹慎食用,若攝取過量,會讓血糖及糖化血紅素升高;台北慈濟醫院張郢芳營養師提醒,糖尿病患的正常血糖標準應為80到160mg/dl,而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約5.7%左右,糖尿病患最好能控制在7%以下。若血糖長期居高不下,就像讓身體一直泡在糖水裡,恐怕會引起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