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顯微鏡
-
怕「開腦」抗拒治療腦腫瘤 微創內視鏡手術免留疤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9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鄭宇凱表示,絕大多數腦下垂體腫瘤屬於良性,但可能使身體荷爾蒙失調,出現不正常分泌乳汁、月經周期不正常、肥胖、月亮臉、骨質疏鬆、性功能障礙、巨人症等症狀;若腫瘤大於1公分,則會壓迫視神經,臨床上常見症狀是造成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頭痛等情形,此案例便符合上述症狀。 -
這樣拯救頂上荒蕪 稀疏毛髮變森林不擔心尷尬過渡期
醫美減重 / 護髮生髮植髮7222想要解決禿髮問題,有人嘗試透過外用生髮藥水、口服藥物治療,但成效因人而異。明錦健康時尚診所醫師孫增貴表示,恢復毛囊活力是挽救髮量的根本之道,如果毛囊壞死卻又希望重建髮量時,植髮是方便快速的唯一選擇,將健康的毛囊從後枕部搬移到禿髮區,藉由分配頭髮密度,達到恢復豐厚髮量的效果。 -
脊椎微創內視鏡去除骨刺 止血控制助患者縮短恢復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52雲林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骨科醫師曾準表示,該婦人因椎間盤退化,合併骨刺生長和韌帶肥厚,且神經管狹小,導致神經壓迫,故臀部、大腿至小腿連貫性疼痛到難以行走,這在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此症可選擇傳統開放式脊椎手術或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2種治療方式。 -
骨髓抹片AI判讀準確率近9成 比人工節省一半時間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902台大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共同研發出「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至目前為止建立超過30萬顆骨髓細胞,共計10類主分類及40類次分類等資料,是全世界最大的標註資料庫。周文堅說明,現可大幅節省人工計算的時間,且能增加細胞計數的量,提供更客觀且量化的數據,以利醫師精準的診斷。 -
3歲童罹患頑固性癲癇 大腦半球切開手術治療成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56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楊士弘表示,翁小妹妹出生後一切正常,在1歲半前發育與一般小朋友無異,但2歲時出現異狀,常在玩耍時突然發呆、意識呆滯、右側肢體抽搐,就醫診斷為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雖然經過抗病毒及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但3歲時又再度惡化。
-
中研院開發新顯微技術 萬倍放大三維成影透視全腦
醫美減重 / 生技線上4343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由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壁彰,與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暨腦科學中心主任院士江安世供同開發,陳壁彰師承2014年諾貝爾獎得主貝吉格(Eric Betzig)博士,在新技術下,將生物組織在顯微鏡下變得透明,以掌握單一蛋白質分子的數量及空間分布。 -
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術 助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327臺中榮民總醫院眼科部科主任張嘉仁解釋,光線進到眼睛後會聚焦在視網膜上,當視網膜受損或者受到任何遮蔽的時候,會使光線無法聚焦,患者就看不見東西。 -
比利時研究證實 空汙微粒進入母體會影響胎兒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450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月公布全球健康10大威脅,其中最大的環境威脅就是空氣汙染。比利時哈瑟爾特(Hasselt)大學的科學家9月17號在《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1項研究結果,指出空氣汙染物與胎兒健康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推翻先前專家認為,空氣汙染顆粒難以穿透子宮胎盤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