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顯影劑
-
上班盯電腦、下班狂追劇!視線變扭曲 竟是這眼疾上身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732眼科醫師朱智盟表示,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是因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的黃斑部接收過多的光源,感光細胞在不斷接收光線、形成影像的過程中產生氧化自由基(OH-),過多的自由基會對組織造成傷害,進而引發影像扭曲、色調異常等現象。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就只能延緩而無法根治,倘若發現得晚或放任不治療,嚴重甚至可能失明,好發於高度近視族群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高血壓以及糖尿病患者,因此要想及早阻止黃斑部產生病變,必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正確用眼習慣,並且每半年定期至眼科檢查。 -
5旬突然昏迷檢查發現腦出血! 竟是先天血管病變釀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69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病變,由於微血管發育不全或缺失,使得動脈無法經過微血管分流,就將血液輸送到靜脈,造成血流過大、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引發出血性中風,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性命。常見症狀以反覆不明原因頭痛為主,但因難以察覺,常在血管破裂昏迷送醫後才被發現。 -
中國附醫研發新技術! 將幹細胞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03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合幹細胞中心主任洪士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老年族群,約有1至2成65歲以上族群罹患膝蓋骨關節炎,嚴重程度隨年紀增長而逐漸增加,且女性盛行率約為男性2倍。在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上,輕度患者以運動復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症狀嚴重,一般建議,考慮更換人工關節,但換上人工關節,日後仍有磨損鬆脫、人體排斥、手術相關風險等問題。為此,中國附醫整合幹細胞中心團隊積極開發新技術「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再生軟骨幹細胞」,除了提高退化性關節炎之早期診斷及玻尿酸潤滑,也透過幹細胞再生醫學,更有效率地進行藥物治療輸送。 -
立體心臟超音波「看見內心」 醫病共決策醫療更精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07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黃冠智醫師說明,心臟超音波因為沒有輻射、不需要常規注射顯影劑,是心臟醫學影像中,最常被用來了解心臟腔室大小形態、收縮力、瓣膜開合功能的檢查。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呈現跳動中的心臟結構,讓病人看得見、看得懂自己的病灶,也更方便醫師說明接下來的治療計畫,就好比是醫師拿著「客製化的專屬於自己的心臟模型」來解說自己的病情。 -
顯影劑恐增失智風險! 研究發現: 比一般人高3.66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466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核磁造影(MRI)、且使用顯影劑者約30萬人,逐年增加。國衛院與台中榮總1項研究發現,與一般民眾相較,曾暴露顯影劑的民眾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出3.66倍,首度證實放射檢查所需的顯影劑與失智症之間關聯。 -
LDCT免費肺癌篩檢首月逾2600人受惠 符合資格快來做
癌症新知 / 肺癌2641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只要符合下列身分:有肺癌家族史的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是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審核通過的肺癌篩檢醫院接受2年1次免費的LDCT篩檢。 -
Bayer放射科新佈局 首推人工智慧影像平台加快揪病灶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2318製藥廠拜耳(Bayer)的放射科部門正在朝新的方向前進,從為CT和MRI掃描提供顯影劑,轉向提供數位和人工智慧的醫療影像App的服務。 -
台大團隊結合健保CT影像 精準掌握患者心臟血管狀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05該項計畫負責人、台大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初步發現去12月超過4千名高風險民眾未曾因心血管疾病就醫,預計明年上年半就可在健康存摺提供民眾相關分析,有利及時調整生活型態、控制三高因子,以預防心肌梗塞等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