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類澱粉蛋白
-
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 透過影像檢查可以早期確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49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腦神經退化造成的退化性失智症、腦血管疾病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失智症,其中以退化性失智症居多,阿茲海默失智症就占了約6至7成。由於失智症早期症狀與老化類似,例如記憶變差、說話會中斷或忘記詞彙、比較難回想事情等,因此容易被忽略,甚至就醫後也未能正確診斷失智類型。 -
每1百人有1人失智 血液篩檢可測知風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24一滴血就可以檢測出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內失智症預防大突破,一項多家醫院、持續5年的臨床試驗研究證實,抽血檢測乙型類澱粉蛋白、濤蛋白在大腦累積狀況,即能精準預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高達9成以上。 -
睡眠多一點 阿茲海默症發生率少一點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56充足的睡眠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期間可以把腦中容易造成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消除,此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基因療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未來可望應用於人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118現代醫學知識和生物科技的突飛猛進,對於基因療法的應用逐漸形成,所謂的基因療法是指利用遺傳工程學的技術,把基因送入病人體內,並從事治療疾病的醫療行為,目前透過基因治療的概念,可治療包括遺傳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關節炎等。而令大家聞之色變的阿茲海默症,近來也透過老鼠實驗,發現能夠透過基因療法來預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飯後血糖不控制 當心失智症提早來報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86張宏猷醫師解釋,糖尿病患的血糖過高,會傷害血管的內皮細胞,增加氧化壓力和細胞發炎現象,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近年來也發現,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干擾清除β類澱粉蛋白質的機制,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
-
中度以上有氧運動 有助預防及延緩失智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1034國外研究發現,運動除了讓肌肉及骨骼功能保持在一定的水準,減少跌倒意外,還可提高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例如,增加記憶、注意力,提高良好的睡眠品質,進而提高個人的自信,減少焦慮和憂鬱。 -
腸道菌相失衡 加速阿茲海默症惡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49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指出,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台灣每5名8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比率相當高。
-
中研院發現失智症致病關鍵--TDP-43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130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博士解釋,目前有超過20種人類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亨丁頓氏舞蹈症等,都被證實與「類澱粉蛋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