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音量
-
「西瓜」變「絲瓜」? 新科技讓聽損者不再雞同鴨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457虹韻發現,從新冠肺炎開始,常有輕度到中度聽損民眾到門市求助,表示與對方交談時比以往更難聽清楚,溝通變得艱難。虹韻總經理王安表示,聽損者為維持社交距離,就常遇到「聽錯」或「沒聽到」等困境,戴上口罩溝通則是更大的挑戰,口罩遮住了嘴巴,限制了唇形辨識的視覺提示,也減弱聲音傳遞的清晰度,造成溝通障礙。 -
聽音樂大聲才HIGH? 專家:聽力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93童寶娟表示,聽力是大腦與外界連結重要橋樑,例如車輛接近時,如果眼睛沒看到,耳朵也沒聽到,就不知道危險正在靠近,年長者由於各項感官功能慢慢退化,聽力也會漸漸衰退,講電話與看電視都越來越大聲,與他人對談時可能因聽不清楚,自己講話也越來越大聲,都是聽力退化徵兆,最好到醫院接受檢查。 -
女教師極端飲食瘦身竟引來耳鳴 醫:減肥壓力大導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012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耳鳴的成因百百種,並非一般民眾認知中,只會因為年老耳部功能退化才引起。成因可以簡單區分為2大類:自覺性耳鳴與他覺性耳鳴。前者僅有患者自己聽得到耳鳴的聲響,也是大多數耳鳴患者的類型,如:外耳道炎、梅尼爾氏症、耳硬化症、自律神經失調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後者多半與「生命活動」相關,如因血管性疾病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 -
天熱潮溼耳機不離身 下場除了香港耳還可能聽力受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71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易錚表示,部分民眾可能會疏忽耳機清潔,當觸摸耳機時,不論耳掛式或入耳式,都可能摸到一層油垢,或是能直接看到耳垢,如果未清潔乾淨,多少都會有病菌滋生,增加耳機跟耳朵接觸就有可能感染,假使發現耳機上很多耳垢,加上不自覺就想要一直清潔挖耳朵,有可能因此引起傷口。 -
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 醫師看診這樣做保護醫病安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08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說,這是不得已的措施,因為新冠肺炎傳染途徑以飛沫和接觸為主,如有病患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對醫護人員都是嚴峻的挑戰。 -
打嗝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這4種不良習慣可能惹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553一般人可能認為打嗝是小毛病,不必太在意,但是,頻繁且音量極大的打嗝,不但容易引起旁人側目,更讓患者窘到都不敢出門,無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台北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何愛生指出,打嗝是因為胃及橫膈膜受到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使得胃內氣體迅速由胃的賁門進入食道,再由口腔排出所引起;由於氣體排出瞬間的爆發力極大,打嗝可能發出很大的聲響。 -
高血壓患者可能面臨耳鳴困擾 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833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高血壓看似與耳鳴牽扯不上關係,其實兩者具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根據臨床研究發現,有約10%的高血壓患者都經歷過輕重程度不一的耳鳴症狀,患者主訴多半為耳邊有蟬叫聲或嗡嗡聲,少數較嚴重情形下則會出現尖銳刺耳的聲音。當耳鳴病情加重,雜音會愈來愈大,愈來愈尖銳,甚至發作時間長達24小時,成為全日性耳鳴,恐造成聽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
遠距醫療揪心病 穿戴式裝置助居民早發現早治療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62馬偕紀念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已長達18年,在尖石鄉秀巒衛生室派駐1名家庭醫學科醫師及3名護理師,為當地居民健康把關。根據統計,高血壓是居民回診的最大族群,但要有效控制與追蹤並早期發現,有太多現實面的困難,為了避免錯失任何及早治療的機會,於是首度採用穿戴式裝置,讓受檢者只要花10秒鐘,即可評估是否有心臟功能異常,成為後山目前最夯的篩檢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