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陽氣
-
清明節前後易犯「春睏」 中醫師建議養肝補氣正當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18羅珮琳指出,在寒冬時,身體處於營養缺乏、體力跟免疫力降低等症狀,此時,氣血走內,皮膚血管收縮,降低熱量散失。到了春日回暖,氣血走表,皮膚血管、汗腺、毛孔均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流向周邊,大腦供血量下降,就容易引發缺氧現象,讓人頭昏欲睡。 -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60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 -
多吃海鮮床上「嚇嚇叫」? 有性功能障礙吃再多也沒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54黃慶雲進一步解釋,不同族群發生陽痿的原因不盡相同,15至18歲的青少年,起因是縱欲過度導致陽氣大失的後遺症;30至40歲的壯年,大多因壓力、過勞而引發性慾減退、勃起無力;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此時體力、精神開始走下坡,五臟六腑退化,導致陽痿;此外,慢性病患者,因藥物或末梢血管硬化阻塞,造成勃起障礙。 -
失眠10多年求診西醫仍難入睡 中醫助眠不吃藥也能改善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7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常見的失眠問題可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3種類型,背後的原因包括環境、飲食、藥物、生理與心理等因素;而關於失眠,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說明了「目不瞑」失眠的核心概念在「陽不入陰」,因此臨床上常見患者主訴睡不著時思緒紛亂,腦袋不停轉動,很累卻無法入睡的情形,如機器空轉無法靜止,中醫介入的手段會選用收斂安神的中藥「引陽入陰」,或針灸相關的穴位,目的在於放鬆身心理,避免神經訊號過度活化。 -
糖友血糖控制不佳恐釀不舉之禍 中醫對症治療告別軟男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4978黃慶雲指出,現代醫學已證實,糖尿病屬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因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體內對胰島素產生抗拒,導致控制血糖的功能失效,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過高的血糖只能經由尿液排出,造成「糖尿」。長久下來,更會引起心血管系統損傷,或伴隨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功能受損以及男性最擔心的性功能障礙問題。 -
末稍循環差手腳冷吱吱 抗寒止凍保暖攻略專家年終盤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78除了老年人之外,女生也容易肢端末稍冰冷,因為月經,造成體虛、血虛,嚴重時貧血,就會導致四肢冰冷。再者,心肺功能較差的人,血液循環及末梢血液回流情形不佳,因手腳冰冷。 -
糖尿病患陽痿發生率高出5倍 中醫對症找回一柱擎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702當男性陰莖受到心理、生理、內分泌失調、神經反射及血液循環不良影響,以致大腦皮質下無法產生興奮衝動,使陰莖海綿體不能充血腫脹,進而不舉,或舉而不堅、堅而不久,就稱為「陽痿」。 -
中年男人罹患慢性病「一蹶不振」 對症調理大展雄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874黃慶雲表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由於血管硬化風險高,常有勃起障礙合併心血管疾病的狀況發生。尤其陰莖動脈口徑細小,心臟冠狀動脈管徑較粗,往往勃起障礙會比心血管疾病更早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