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輔助化療
-
更年期女性小腹微凸恐罹癌 建議30歲女性常規婦科檢查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8859温國璋醫師提醒,如果常感覺腹脹、食慾不振或是排便習慣改變,出現頻尿、腹痛等,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除了腸胃科或泌尿科外,也應到婦產科就診。若有乳癌、卵巢癌等家族病史者,建議女性30歲開始常規回婦產科檢查,同時可以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50歲後停經婦女應定期檢查,若是有相關懷疑的症狀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以及抽血檢驗腫瘤指標CA-125,利於早期發現卵巢癌蹤跡。 -
爭取「胰腺」生機! 台大AI診斷助早期揪出胰臟癌病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1018胰臟癌為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美第2大癌症死因。台大醫院整合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學科、腫瘤醫學與放射腫瘤科,及營養師、護理師與病患個案管理師打造胰臟癌多科團隊,從診斷、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併發症處置、支持與緩和治療,全面提升胰臟癌的治療成績。 -
肺癌術後7成復發率 早期肺癌術前輔助免疫治療防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396免疫治療擴大適用範圍至早期肺癌的輔助治療,使肺癌治療再添生力軍,完備各期別癌友的治療選擇。 -
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55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3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 -
中醫輔助癌症化療 減輕骨髓抑制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790化學治療能有效殺死癌細胞,是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但接受化療期間,根據療程不同,約有30%至70%的病患曾發生味覺改變、味覺喪失,是癌症治療期間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常會有噁心、嘔吐、黏膜破裂,當食慾逐漸降低,加上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導致抵抗力下降與營養不良,讓抗癌路上困難重重。 -
化療體力差 運動輔助加漢方可改善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19中醫癌症專科醫師陳瑞聲表示,化療進行期間的前3天,癌友體力最差,抵抗力最弱,白血球太低,有感染的危險。血小板、血紅素也太低,易發燒,感覺異常疲倦、無力、暈、痠痛及骨頭痛。 -
男子貧血暈眩就醫 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
癌症新知 / 腸癌4088陳莊偉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且近年來已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
化療副作用傷身 中醫護骨髓升免疫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042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總是高居不下。肝臟因為沒有痛覺神經,又被稱為「沉默的器官」,通常小型肝癌不會痛,早期也不易發現。不過一旦轉移、肝腫瘤惡化,或是肝腫瘤破裂出血時會引起急性腹痛,只是發覺時大多為時已晚,治療上採用手術切除、栓塞、電腦刀、化療、標靶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