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輔助化療
-
全球跨洲多族群肺癌研究出爐 中研院揭致癌與復發關鍵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9162肺癌自2024年起已成為台灣癌症發生與死亡的「雙冠王」,每年逾萬國人因肺癌喪命。由中央研究院領銜的「臺灣癌症登月計畫」,攜手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腫瘤分析聯盟(CPTAC),分析全球數百個案例,近期完成首次涵蓋歐美與亞洲多族群的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 -
更年期女性小腹微凸恐罹癌 建議30歲女性常規婦科檢查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9074温國璋醫師提醒,如果常感覺腹脹、食慾不振或是排便習慣改變,出現頻尿、腹痛等,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除了腸胃科或泌尿科外,也應到婦產科就診。若有乳癌、卵巢癌等家族病史者,建議女性30歲開始常規回婦產科檢查,同時可以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50歲後停經婦女應定期檢查,若是有相關懷疑的症狀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以及抽血檢驗腫瘤指標CA-125,利於早期發現卵巢癌蹤跡。 -
爭取「胰腺」生機! 台大AI診斷助早期揪出胰臟癌病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1101胰臟癌為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美第2大癌症死因。台大醫院整合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學科、腫瘤醫學與放射腫瘤科,及營養師、護理師與病患個案管理師打造胰臟癌多科團隊,從診斷、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併發症處置、支持與緩和治療,全面提升胰臟癌的治療成績。 -
肺癌術後7成復發率 早期肺癌術前輔助免疫治療防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519免疫治療擴大適用範圍至早期肺癌的輔助治療,使肺癌治療再添生力軍,完備各期別癌友的治療選擇。 -
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75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3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 -
中醫輔助癌症化療 減輕骨髓抑制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881化學治療能有效殺死癌細胞,是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但接受化療期間,根據療程不同,約有30%至70%的病患曾發生味覺改變、味覺喪失,是癌症治療期間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常會有噁心、嘔吐、黏膜破裂,當食慾逐漸降低,加上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導致抵抗力下降與營養不良,讓抗癌路上困難重重。 -
化療體力差 運動輔助加漢方可改善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97中醫癌症專科醫師陳瑞聲表示,化療進行期間的前3天,癌友體力最差,抵抗力最弱,白血球太低,有感染的危險。血小板、血紅素也太低,易發燒,感覺異常疲倦、無力、暈、痠痛及骨頭痛。 -
男子貧血暈眩就醫 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
癌症新知 / 腸癌4149陳莊偉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且近年來已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