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身心症狀
-
台中嚴重工安意外釀1死 走過傷痛後如何使身心恢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47台中捷運綠線豐樂公園站在10日中午發生工地塔吊臂掉落,因列車來不及應變而撞上,造成1死10傷的悲劇。其中死者為靜宜大學助理教授,在社運圈相當有名,令不少師生與政治人物惋惜。靜宜大學也設立照片牆悼念。這起案件不論是死傷者身邊的人,當時搭車的人以及躲過一劫的人都是巨大的衝擊。現在的精神科相關醫學以及心理諮商如何幫助這些人? -
女大生因思覺失調出現逃避行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57思覺失調症在西方醫學被定義為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常見症狀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出現包括幻聽、幻覺、幻影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導致表現恐慌、情緒失常或行為異常。就中醫的觀點分析,思覺失調症屬於「情志」的病症,然而不管是思覺失調、強迫症、過動症、躁鬱症或是妥瑞氏症,主因都是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或進而導致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中西醫合併治療通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患者能在數個月內改善大部分的症狀且回歸正常生活,不過即便如此,仍應持續回診追蹤,配合西醫及中醫師的診斷治療,由醫師評估減藥時機與劑量,不得自行減藥或驟然停藥,最重要的是家屬應給予病人心理上及行動上的支持,不該責罵病患,應讓病患感受到愛與關懷,才能敞開心胸,取得病患的信任是協助治療相當重要的步驟。 -
首揭兒童長新冠症狀! 咳嗽、喉嚨痛、耳朵痛排名前3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9446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都發生部份染疫患者有諸多持續的身體不適症狀,目前醫界稱之為「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且兒童患者在這方面的資料甚少,而我國至4月期間才開始有新冠病毒在社區大幅度的流行,其中,大約有20%是屬於青少年及兒童,這些染疫後的兒童有1至3成的機會,會出現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他們的長期照護值得國家與醫界長時間關注。 -
網紅阿滴也做過這治療 經顱磁刺激直接活化大腦免吃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25近期有YouTuber出版與憂鬱症對抗之心路歷程,其中有提到他曾嘗試經顱磁刺激(rTMS)。這項療法能夠以電磁感應的物理作用,直接透過機器接觸頭部產生小的電流刺激大腦,產生活化大腦的作用。除了治療憂鬱症以外,也可用在躁鬱症等相關疾病上。 -
只是青春期?孩子真正的情緒問題 超過半數父母難覺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37不少電影或動畫,都會討論到青春期的青少年,而有關情緒的困擾,也有部分影集提到。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在身心上會面臨極大挑戰,過去的父母僅要求孩子讀書,刻意忽略而造成部分長遠的不良狀況。 -
「新冠世代」社會新鮮人求職困難很焦慮? 醫師給建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202畢業季接近,近期不少大學舉辦就業博覽會,各類的科技、金融產業積極向學生們招手;有時捷運上也能看到就業博覽會等廣告。因疫情影響就業市場,產業大洗牌,不少即將畢業的「新冠世代」學生們,對於求職感到焦慮;不只是新鮮人,稍有年資的求職者也對產業變動,感到憂心忡忡。 -
揮別2021迎接2022! 5步驟清除壓力垃圾從「心」出發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10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王如建議,可以先找一個不被打擾的時間與空間,試著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藉由慢慢地吸氣、吐氣來平靜身心之後,再開始進行掃除壓力的以下步驟:步驟1覺察壓力反應、步驟2找出壓力來源、步驟3積極解決問題、步驟4調整面對心態、步驟5健康生活管理。 -
別讓Delta影響情緒! 能做到這5個字壓力鍋就不會爆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06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然稍有暫緩,但心的病毒株仍不時出現,民眾生活大受影響,不安、焦慮、恐慌等的情緒也在滋長中,防疫期間不僅要顧好身體的健康,心理調適也非常重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工作、學業、社交活動、休閒娛樂等等全亂了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人們因為疫情斷離了正常生活,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以及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醫護,心情真是輕鬆不起來,可運用衛福部心理及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