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不少電影或動畫,都會討論到青春期的青少年,而有關情緒的困擾,也有部分影集提到。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在身心上會面臨極大挑戰,過去的父母僅要求孩子讀書,刻意忽略而造成部分長遠的不良狀況。
孩子有身心症狀 家長通常難以覺察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常會面臨巨大變化與挑戰,會情緒起伏不定,父母多半會將其視為成長階段的必經過程、必然出現的煩惱,但是很可能是孩子已有身心症狀,未及時覺察,因而喪失適時予以協助治療的時機。
根據美國由遺傳學研究單位於2021年發布的調查指出,有16到24歲的孩子的父母僅有一半能正確判別青少年的一般行為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
該研究對象為16到24歲青少年及他們的父母,結果發現,近3分之1父母認為焦慮與擔心的現象是相同的。僅有半數的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願意與他們分享心理健康困擾。而參與調查的青少年中有5分之1表示他們不會告訴任何人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擾。
而有心理健康困擾的青少年有4分之3表示,他們的困擾大多發生在18歲以前,然而僅有一半的父母為孩子尋求過治療,近4分之3沒有獲得幫助的青少年表示,希望當時父母能為他們尋求治療,這當中有超過6成說如果當時獲得幫助,也許青少年時期就不會遭受這麼多痛苦。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由於父母與孩子居住、共同生活,便以為十分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掌握其狀況,但其實往往直到孩子有心理或行為問題時,才發現不懂自己的孩子,此時就較難處理。在亞洲國家,孩童多數會依照父母的指令,到國中時出現一些衝突或反抗,父母通常視為青春期的叛逆,認為時間過了就結束,但這也有可能是不適應的表現。
盡量用瑣碎時間陪孩子聊天 多耐心傾聽
他建議,父母應從小與孩子建立好的溝通,像飯後時間聊他喜歡的話題,避免問功課或考試等像質詢的溝通,即便分享瑣碎的事情,讓小孩慢慢地養成願意主動「聊」,之後很多想法或事情自然也會想起父母,養成願意跟父母談的習慣。
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情緒時,父母應多耐心傾聽,試著讓他多說,除了給予心理上的支持,也一併協助他釐清問題,可訓練孩子的表達、也學會判斷能力。董旭英提醒,在協助孩子中有時需專業的介入,可找校內導師或專輔老師幫忙,或進一步尋求醫療單位,適當轉介幫助孩子處理生活遇到的困難。
青春期受的傷 恐須一輩子來療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說明,一般來說,憂鬱或焦慮的青少年看起來易怒、好爭辯或好鬥、不易集中注意力,也可能出現厭食或暴食等現象,許多症狀和青春期受賀爾蒙影響的成長反應看起來很類似,因此,父母經常無法正確判斷孩子的狀態是成長歷程的必然,還是身心疾病需專業協助,而會錯失及時發現、予以協助的時機。
有研究指出,大約50%的終生精神疾病會在17歲之前發生,儘早尋求治療非常重要。她建議,可下載董氏基金會的情緒檢測APP,教孩子定期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並可參考APP提供的資源求助。判別是青春期變化還是憂鬱等疾病,可觀察症狀「持續的時間」,並與之前相比是否有所不同。
此外,如孩子不清楚如何開口表述自己的情緒,可引導他們寫下來,詢問自己幾個問題,包括發生什麼事、我的感覺/心情是、別人有了解我的需求或知道如何幫助我等,透過書寫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及練習求助。戴怡君提醒,父母也要引導孩子面對與接受自己的情緒,唯有覺察及面對後,才能找出有效的因應方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睜大雙眼!認清5大渣男陷阱 網呼:遇到這種要趕快逃
▸5至11歲兒童2劑疫苗隔多久?能否混打? ACIP給答案
延伸閱讀
-
HPV疫苗可預防多種病毒感染 專家籲青少年男女都接種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23HPV疫苗可預防7成以上的子宮頸癌,保護力至少10年以上,國內推動國中女生公費接種成效佳。且HPV疫苗在預防菜花以及頭頸癌、肛門癌方面,成效顯著。因此專家建議可將青少年也納入HPV疫苗公費接種範圍。 -
開學前記得打疫苗! 北市8月20日加開青少年專案接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1開學日在即,現在兒童可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指揮中心也呼籲家長應及早帶孩子接種疫苗,以防範新1波Omicron BA.5疫情。教育局協同衛生局及醫療院所於8月13日12行政區辦理5至11歲兒童莫德納及BNT疫苗1、2劑集中接種,當日共有7047名前往各接種站,整體接種率78.32%。另教育局亦將於8月20日加開12至18歲青少年集中疫苗接種站。 -
保障學子接種權益 北市BNT僅供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29有鑑於開學時間在即,北市衛生局為了保障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疫苗之權益,自25期起,預約平台上的BNT疫苗,僅供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 -
隔離後心理狀態難平復? 醫曝疫情導致想不開可能原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70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疫情期間因為在家時間過長,產生較多的摩擦,確實可能影響精神狀態。而近期須格外注意的,是社會與經濟動盪,物價上漲對家庭的影響。 -
2021年網路性侵案逾9百例 青少年上網交友注意4要點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530現在「交網友」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然在南韓「N號房」事件被揭發後,大家都應對於網路交友更多一點警覺,特別是青少年。暑假期間,不少青少年朋友想規劃出遊,但礙於疫情,只好選擇在家上網、追劇或玩線上遊戲,但網路交友陷阱多,許多青少年遇到誘惑不懂拒絕,遭遇危險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因此與網友相約見面,縱使新鮮有趣,還是要把自身安全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