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躁鬱症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051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網紅阿滴也做過這治療 經顱磁刺激直接活化大腦免吃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60近期有YouTuber出版與憂鬱症對抗之心路歷程,其中有提到他曾嘗試經顱磁刺激(rTMS)。這項療法能夠以電磁感應的物理作用,直接透過機器接觸頭部產生小的電流刺激大腦,產生活化大腦的作用。除了治療憂鬱症以外,也可用在躁鬱症等相關疾病上。 -
疫情下42%美國人「宅胖」13公斤 85210找回健康體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719疫情期間減少出門,有些小朋友與青少年在家吃零食看電視,體重不斷飆升,全球皆然。美國1項APA調查顯示,新冠疫情1年後,高達42%美國成年人體重增加、且平均增幅達13公斤。台中佳鴻診所唐子涵醫師也指出,國內外數據統計普遍發現,約有40%民眾在疫情期間因缺乏運動、飲食不正常等導致體重增加 ,普遍稱為「疫情性增肥」。 -
女性25至35歲是黃金生育期! 男人也要把握40歲以前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25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男性則建議在40歲以前完成。 -
兒童青少年憂鬱症有端倪? 情緒低落、反應呆滯是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4心急如焚的父母帶著沉默的莫同學進入診間,陳訴莫同學這兩個多月來的變化:情緒低落,表情淡漠,動作反應緩慢,思考變得遲鈍,睡不好也吃不下飯,常常把事情做負面的連結,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有莫名的罪惡感,經常不由自主在哭泣。 -
別讓Delta影響情緒! 能做到這5個字壓力鍋就不會爆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69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然稍有暫緩,但心的病毒株仍不時出現,民眾生活大受影響,不安、焦慮、恐慌等的情緒也在滋長中,防疫期間不僅要顧好身體的健康,心理調適也非常重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工作、學業、社交活動、休閒娛樂等等全亂了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人們因為疫情斷離了正常生活,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以及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醫護,心情真是輕鬆不起來,可運用衛福部心理及口腔 -
她變胖無力又高血壓 竟是壓力荷爾蒙引起罕病庫欣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59經心臟血管科及新陳代謝科診斷,排除腦下垂體疾病後,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張女士右側腎上腺有顆3.6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較罕見的庫欣氏症,由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許竣凱醫師執刀進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切除腫瘤。 -
職場上工作效率低? 成人注意力不足也有可能是過動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2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表示,詳細問診後發現該患者,「從小其實就容易發呆、分心、個性粗心,忘東忘西,但因為在課堂上不吵不鬧,所以沒有被師長發現。總覺得是少根筋而已,長大應該就好了,沒想到卻越來越嚴重」,進一步排除其它可能造成專注力缺失的原因後,如近期的癲癇、內分泌失調、憂鬱症、躁鬱症等狀況,確診「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