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力缺失的問題,在成年時仍然很有機會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導致同時產生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位33歲的男性患者,雖然平日工作認真,卻經常無法準時完成交辦事項,出錯頻率高,因此受到長官及同僚不解,讓他相當氣餒、緊張煩躁到常常失眠,甚至開始有點抗拒上班,但在與親友懇談與反思下,才理解自己從小就有這樣的特質,而且現階段焦慮度越來越高,整天做什麼事情都緊張兮兮的,才因此到醫院求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表示,詳細問診後發現該患者,「從小其實就容易發呆、分心、個性粗心,忘東忘西,但因為在課堂上不吵不鬧,所以沒有被師長發現。總覺得是少根筋而已,長大應該就好了,沒想到卻越來越嚴重」,進一步排除其它可能造成專注力缺失的原因後,如近期的癲癇、內分泌失調、憂鬱症、躁鬱症等狀況,確診「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致病原因主要在於大腦前額葉活性不足,因此容易造成分心。經由中樞神經刺激劑的治療,可以有效增加多巴胺濃度,刺激大腦活動,進而增加做事情的動機。李先生在藥物治療後,加上一段時間的心理調適,專注力與情緒都有明顯改善,工作也順利上軌道。
蔣立德指出,在你我的身旁,像案例中這樣的同事,應該不算少見,但若因此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效率與情緒,那就應該要趕快處理。依照過去流行病學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約為7.5%,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統計,有超過8成的病患,在成年以前並沒有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這些專注力缺失的問題,在成年時仍然很有機會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困擾,甚至因為過去許多的經驗累積,導致同時產生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如果出現類似症狀時,千萬不要諱疾忌醫,盡快尋求協助才能有效改善,避免其他衍伸的情緒問題。
延伸閱讀
-
心臟手術患者焦慮感大 音樂輔助可能減輕壓力加速恢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9荷蘭的團隊分析了16項研究數據,了解音樂對術後照護的影響。研究中還包括將近1,000名患者,約90%的手術皆涉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是心臟瓣膜置換術等。 -
孩子常使用3C觸控式螢幕 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04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Tim Smith教授指出,近年來,嬰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迅速增加的現象值得注意。尤其對於剛出生的嬰幼兒來說,學習如何控制注意力、忽略外界的干擾十分重要,這些能力對於以後的學習、認知發展至關重要。 -
第1天上班無精打采好焦慮 6招終結收假症候群快筆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65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收假症候群常發生在上班族、學生等2大族群,症狀為上班、上學之後,充滿憂鬱、焦慮、躁鬱、哀怨等負面情緒,工作及課業大受影響。
-
囤物症患者無病識感 童年不愉快經驗造成分離焦慮創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73許多民眾歲末除舊佈新,會添購新的家具並淘汰舊物,社區角落便堆滿了陳舊家具,等待清潔隊運走,但對陳先生來說,這些龐大垃圾卻有如黃金,只要發現還堪用的物品,就往家裡塞,幾年下來,屋子光是沙發就好幾套,加上許多桌椅,走路都成問題,夫妻兩人常為此吵架,在妻子陪同下,他至精神科求診,確診為「囤物症」。 -
新春團聚面對長輩關心別煩惱 專家教你這樣轉移注意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382施妍安說明,1年中很多長輩只有年節能夠和晚輩見面,經常只是想要關心,卻不知道怎麼樣表達,就很直白問了晚輩生活近況,絕大多數都沒有惡意,但有時話題剛好是痛處。許多晚輩不想要讓其他人知道,聽到這些話題就很容易煩躁,但在年節期間與長輩見面,很難避免這些話題,建議先調適好自己,設想可能問題,用幽默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