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躁症
-
腸胃老是鬧脾氣? 醫示警功能性腸胃疾病可能悄悄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18所謂功能性腸胃疾病包含了多種疾病形式,主要指消化系統的不舒服,但檢查卻沒有嚴重的發炎、潰瘍、息肉或腫瘤等問題。此類病症的診斷不像其他器質性疾病一樣,沒有檢查方式可直接指出是哪個器官的問題,既然找不到病因,就難以直接使用藥物去對應。這也是為何低FODMAP飲食會應運而生。所謂的FODMAP指的是可發酵的寡醣、雙醣、單醣跟多醇類,都屬於碳水化合物。但人體對此類FODMAP食品可能無法或消化不完全,因此在腸道殘存,進而被微生物分解,並產生短鏈脂肪酸,造成身體物理性與化學性的變化,此變化發出訊號,使腸道產生反應也影響大腦的神經功能,也因此使人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覺。 -
包好尿布再開車!公車司機長期血便 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95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胃腸內科教授吳登強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就是腸子潰爛,一開始多在靠近肛門的直腸部位,之後會延伸到乙狀結腸、橫結腸和升結腸。而潰瘍性結腸炎較令患者困擾的就是會反覆發作,尤其在感冒或是壓力大時特別好發。 -
躁鬱症情緒起伏大 專家籲:正確認知積極治療很重要!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06躁鬱症不同於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常出現週期性的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躁症時期過度興奮愉悅、睡眠需求減少、異常自信、精力旺盛、過度慷慨、亂花錢等。是使情緒波動劇烈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疾病,病人情緒會在躁期與鬱期反覆拉扯,相當煎熬。躁鬱症發病年齡3大高峰為17歲、26歲及42歲,如在年輕時(21歲前)發病症狀常較為複雜,恐有藥物、酒精濫用、企圖自殺等傾向。為加強青少年對於躁鬱症認知,台灣精神醫學會推動《跟著小安交換去》躁鬱症全台校園巡迴講座,預計與北中南東大學院校合辦6場巡迴講座,首場講座將在11月28日於國立成功大學舉辦。 -
秋冬交替少了陽光溫暖好SAD 小心季節性情緒失調來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99最近季節已是深秋,即將進入冬季,令不少人出現憂鬱情緒;而前立委黃義交的離去的時間點正好在季節交替時間,使得相關討論增加。實際上早有研究指出,在季節交替時特別容易發生情緒失調現象,冬季因日照時間變短,容易減少動力,如果加上陰雨綿綿的天氣更是雪上加霜。台灣的日照時間平均,可能很少人會注意到;但高緯度國家因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產生憂鬱症的人數相當多。 -
老是胃脹好難受!避開8種脹氣地雷食物 維持腸道健康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54脹氣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專家指出脹氣的問題大多來自於不當的飲食習慣,包括暴飲暴食或三餐不定時等,因此若要遠離胃脹的不適感,便可從日常飲食中多注意,盡量避免過度食用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脹氣食物」相關話題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易導致胃脹氣的地雷食物。 -
「皇佳」治療思覺失調症藥物滴管出包 3批共回收1萬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479食藥署今(17)日公布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相關的精神疾病的藥品,由出品的「"皇佳" 普利思妥內服液1毫克/毫升」(Perisdone oral solution 1mg/ml)因滴管標示出問題,需要回收約1萬多瓶。 -
年輕女1日腹瀉數次!因血便致貧血 確診潰瘍性結腸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11「潰瘍性結腸炎」症狀為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疲倦及貧血等5大警訊,但均缺乏特異性,建議民眾,若持續腹瀉3個月,就應接受大腸鏡、病理組織切片,必要時透過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才能確診。
-
處暑預防秋燥症! 呼吸道毛病、皮膚乾癢者「肺」要顧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33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