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足月
-
台灣每10個新生兒 約1個早產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52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李宏昌指出,所謂的早產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 -
妥善細心照護 早產兒頭壯通才藝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941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舉辦第11屆早產兒回娘家活動,藉由聯誼活動讓早產兒家庭進行經驗交流,並提供早產兒義診、心智與動作發展評估等健康諮詢,解答父母照顧早產兒時發生的各項疑難雜症。不少早產兒則上台展現音樂才藝,看來健康、充滿活力,讓人難以聯想到出生時的脆弱。 -
新生兒喘鳴 恐罹「軟喉症」影響發育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38足月出生的黃小妹,體重約3.3公斤,出生後就發現呼吸時有怪聲,且雜音越來越明顯,呼吸時費力,後來連餵食奶水也出現困難,2個月大時體重只有4.2公斤,明顯成長遲緩。經台北榮民總醫院確診患有軟喉症,施予手術治療後,寶寶才終於恢復正常呼吸,7日後順利出院,目前呼吸及成長都正常良好。
-
胎盤剝離 高危險群不慎恐胎死腹中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77根據臨床顯示,約150到200人當中,有1人會出現胎盤剝離。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懷孕期間若發生「胎盤剝離」,母體本身可能為此症的「高危險族群」,如高齡產婦、妊娠高血壓、本身為慢性高血壓患者、早期破水、抽菸、吸毒、外力撞擊等,其中曾發生過胎盤剝離,懷有下一胎時,約5%至15%的機率會胎盤剝離。 -
腦死判定從寬 開放三歲以下幼兒器官捐贈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118 -
未滿37週即為早產兒 七成準媽媽認知不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40調查顯示,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們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未滿37週的生產。雖然答對率高於全球平均值(足月產媽媽18%、早產兒媽媽19%、孕婦13%),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純母乳哺育逾6月 恐造成幼兒缺血性貧血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51然而,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仍強調,以維持哺餵純母乳6個月為原則,但將調查國內純母乳哺育幼兒與缺鐵缺鈣的關聯性。台灣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師會7月8日聯合舉辦「嬰兒哺育政策實證研討會」。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李秉穎呼籲,幼兒從4個月大起,就應開始食用米精、麥精,或餵食相關營養素,以補充鐵、鈣,以免影響幼兒神經發育。 -
孕媽咪均衡飲食 產後享瘦不長肉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056「想要在產後快速恢復好身材,孕期一定得均衡飲食!」雅得麗生活診所藥劑師曾怡甄表示,懷孕是件喜事,然而對於伴隨懷孕而來的臃腫身形,以及產後不易恢復的身材,卻是準媽媽們害怕的惡夢。不少孕媽咪擔心身材走樣,於是忌口不敢多吃,反而容易造成營養失調,不僅影響母體健康,也妨礙胎兒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