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起身
-
守護長輩膝蓋保持行動力 膝關節微創重返「膝」利人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7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指出,膝蓋往往支持著我們的體重之外,很多額外的負重及運動,往往無形中給予膝蓋更多的負擔。除了骨折疼痛,來門診的病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疼痛來自膝蓋,尤其是現在運動及健身蔚為流行,但錯誤的姿勢及使用反而更加速其磨損,進而引起發炎及疼痛。目前根據最新退化性膝關節指引,合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配合復健及生活調整,約80%可以使用藥物及復健獲得緩解,不一定需要積極的檢查及手術治療。若藥物控制及復健效果不彰,或者症狀困擾生活,則建議手術介入改善生活品質。 -
糖友少動多吃血糖容易失控 多做家事活動有助穩定血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431名50多歲男性,罹患糖尿病已6年多,之前1年血糖都控制在目標值,空腹血糖值為80至130 mg/dl,糖化血色素(3個月內血糖評估值)為5至7%,最近這次驗血卻發現空腹血糖值上升到170mg/dl,糖化血色素7.5%。 -
雙腿無力跌坐在地以為脊椎受傷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上身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3270亞東醫院泌尿外科鍾旭東主任表示,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台灣每年約有將近5,000位攝護腺癌的新個案,其中約有30-40%為晚期攝護腺癌患者,而晚期患者中,有近90%有癌細胞骨轉移的情況。 -
注射玻尿酸接種新冠疫苗恐引發這症狀 別因擔憂而拒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88皮膚專科醫師鄭惠文表示,根據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ASAPS)指出,曾經在臉上有注射填充物的民眾,在接受疫苗接種後,身體出現了紅腫以及發炎反應,甚至還有人出現嘴唇腫大的情形。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不是很高,但隨著國人施打新冠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未來有可能會有此類狀況發生,在此先讓民眾了解新冠疫苗可能引發的皮膚症狀。 -
圖解深蹲懶人包! 各種不同變化型深蹲總整理1次看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4265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表示,平常在家自主訓練時,深蹲幾乎可說是必學的經典動作,能讓臀部、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和小腿都更強壯,甚至也能練到核心,因此整體來說就能讓支撐更有力。當然,只練習深蹲看起來有點無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可以在做深蹲動作時做哪些變化,讓訓練更有趣。這裡先整理出比較基本、不包含跳躍的變化版本。 -
植牙價格背後藏陷阱 便宜植體使用不到2年恐搖晃斷裂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6332迷你植體的直徑大約2到3mm,長度約4到6mm,而一般植體的直徑至少4mm起跳,長度也有8mm,兩者的尺寸差距至少1倍以上,雖然迷你植體也是合法的醫療器材,不過通常被用在牙齒療程的過渡期,而非直接作為一般植體,像是植牙前補骨後,等待齒槽骨穩健時,可能會暫時以迷你植體支撐假牙使用;部分矯正患者因牙縫過大、牙齒移動範圍大,或者後方臼齒沒有足夠支撐點時,可暫時植入迷你植體作為支撐點使用,待療程完成即取出。 -
在家防疫也要防跌! 家有老人居家環境安全掌握5要領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4778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1年內曾有跌倒的經驗(占15.5%),而依衛生福利部歷年死因統計,跌倒也是導致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跌倒則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曾經跌倒的長者常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在生活中更依賴家人,使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並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及家屬,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 -
疫情期間WFH久坐情緒差 維持運動習慣兼顧身心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9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為了解民眾在全國進行3級警戒後,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對情緒的影響,董氏基金會於今年6月1日至7日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15份,受訪者「女性」為多,佔66.7%;年齡以「21歲至30歲」最多,佔36.5%。結果發現,近8成6受訪者表示,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以「停課/線上課程」佔最多,其次為「分流上班」及「居家上班」;民眾覺得最不習慣跟最不方便的前5名依序: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