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緊湊,因此時常出現身體緊繃、痠痛的情況,除了常見的手腳、肩頸痠痛外,許多上班族也因需久坐使用電腦,所以時常有腰痠背痛等問題,民眾除了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外,也可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舒緩身體緊繃的壓力!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痠痛」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痠痛部位網路聲量排行,以及肩頸痠痛的6大改善方式有哪些。
▲痠痛部位排行TOP 5。(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痠痛部位前5大排行出爐 腿痠位居榜首
運動後乳酸堆積、肌肉發炎或拉傷等狀況皆可能會引起身體的痠痛感,觀察網友熱議的身體痠痛部位,可發現民眾在運動後「腿痠」、「手痠」的聲量討論最多。特別在居家防疫期間,不少民眾在家自行伸展腿腳筋骨,或到人煙罕至的山林步道健走之後,引發「腿腳」肌肉痠痛,因此常見民眾上網請益「健身後,腿真的痠爆,大家都怎麼克服?」等問題,許多熱心網友紛紛留言分享自己的小撇步,像是「練完一定要拉筋啊」、「泡熱水滿有用的」等。
相較於運動後引發的肌肉痠痛,現代人也常有「肩頸」、「腰背」的痠痛困擾,像是有民眾提到「求救!肩頸痠痛到好厭世……到底該怎麼辦」,讓許多心有戚戚焉的網友表示「求解+1」。上班族網友也提到自己久坐在辦公桌前常「腰痠背痛」,並直呼「根本是職災吧……腰真的好痠」等,皆引發民眾熱議。
▲6大肩頸痠痛改善方式。(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肩頸痠痛有解? 網友提6大改善方式
網友對於「肩頸痠痛」的問題也提出許多妙方,其中不少人表示透過「穴道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肩頸放鬆,除了前往按摩店消費放鬆,有些人則會購入1台肩頸按摩器,像有網友分享「上個月買了肩頸按摩器,真的好舒服,每天都用」,讓許多躍躍欲試的人表示「感覺好讚,比按摩店省錢」,但也有民眾提醒「頸部有很多神經跟血管,用的時候真的要小心」等。
而最基本又省錢的肩頸痠痛改善方式莫過於「維持正確姿勢」,像是有網友分享「最近開始提醒自己要用對的姿勢用電腦,肩膀痠痛改善很多欸」,提醒大家用電腦時應避免駝背,盡量將腰桿打直。也有醫師發文提醒,民眾在家看電視時,應避免癱坐在沙發上,因脖子過度前曲也容易導致肩頸痠痛。
除了上述方式,有些民眾也會以「藥物貼布」或是「物理復健」等療法,來舒緩痠痛問題,如網友提到「試了好多方法,還是看醫生做復健最有用」等,認為若痠痛問題長久未改善,尋求醫師協助也是其中1種辦法。
忙碌緊繃的現代人多少都會碰上身體痠痛的狀況,雖然網路上有許多方法可參考,但還是需依照自身狀況進行評估,並適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延伸閱讀
-
坐骨神經痛到受不了!醫師提2招拉筋運動 可緩解疼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5坐骨神經痛好發族群多在30歲到50歲之間的人士,疼痛範圍會從腰部至腳部,發作起來常使人難以行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醫師劉東桓提出2招簡單的拉筋運動,讓民眾在家可以自行做,減緩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 -
低頭族注意!肩頸痠痛、手麻症狀 恐脊髓空洞症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591名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年輕女子,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甚至偶爾會出現手部麻痺,「筆都拿不穩」,經轉診至醫院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雖然還未嚴重到必須開刀手術治療,但醫師仍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同時務必要減少低頭時間,以及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
確診康復者要注意! 研究發現:罹患肺血栓的風險加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97最近1項大型新研究表示,與未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比起來,新冠肺炎康復者有肺血栓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2倍,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機會也增加了1倍。 -
教師長期寫黑板!手痠麻治頸部無效 醫師:關鍵在肩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04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強調,頸部問題很常傳導至肩膀,故十分容易忽略肩膀的檢查治療,這時要藉由有經驗的醫師詳加檢查並正確的找出病因。 -
建築工「該邊」腫起來!會痛才就醫 檢查發現竟是疝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9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俊銘指出,因人體老化,腹股溝底部腹壁變得薄弱,再加上肥胖、久站、慢性便秘、長期咳嗽、突然提重物等動作,都會使腹內壓力增加,增加腹股溝疝氣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