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又有冷氣團報到!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一(22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將明顯轉涼,且時序亦將進入小雪時節,天氣逐漸寒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要多關心家中長者的日常生活起居與活動時的安全,及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慢性病族群尤其注意保暖 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
尤其是高風險的慢性病族群,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有抽菸習慣、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另外,工作忙碌是每個人的常態,一旦忘記或是沒有時間喝溫開水,血液容易變得黏稠,建議隨時補充溫開水,可降低血壓升高及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 長輩起床前先做好這些準備
天氣漸寒,日夜溫差大,提醒長者們因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身後先坐在床邊,添加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也避免瞬間起床的頭暈現象,再慢慢地下床。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暖暖身體,再以溫和方式進行相關的日常活動。
採多層次穿著可隨時穿脫衣物 不宜單獨泡湯
冬季早晚溫度偏低,提醒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對於高危險群,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出門需穿著保暖衣物及戴帽子,採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時,可隨時穿脫衣物,另外,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結伴運動,相互扶持與照應。
延伸閱讀
-
孕婦也可用口服抗病毒藥物 羅一鈞談慢性病患用藥指引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7今(11)日指揮中心宣布「孕婦」納入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對象。不過因臨床資料少,醫師需詳細向對方分析利弊,獲得同意才可開立。另外有關慢性病患的藥物使用,指揮中心也再次重申。 -
年長者、慢性病患感染結核病風險高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48世界衛生組織訂定2035年全球齊心消除結核病,期待能夠達到「新案發生率」每10萬人口10例以下之目標。 -
基因定序Omicron增65例 中重度患者本土、境外各1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5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公布本週的基因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週65例定序為Omicron的確診者,沒有Delta。目前國內累積有1209例境外移入,401例本土Omicron,本週超過一半來自東亞國家,包含越南、印尼、泰國、香港。 -
糖尿病年輕化!半數病患有視網膜病變 視力模糊要警覺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580年約33歲的網紅「亞洲統神」張嘉航,日前在直播自曝健康檢查中的糖化血色素數值超標,「疑似」罹患糖尿病;雖未被醫師確認,仍不可大意。糖尿病造成的危害相當深遠,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甚至喪失視力! -
打造健康生活從校園做起 針對吃、動、睡建立良好習慣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92104年起委託董氏基金會推動「大專校院健康飲食推動方案計畫」,每年規劃不同健康飲食系列主題及發展教學資源,提供學校執行教育宣導時參考使用。教育部表示,大專校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及配合,發現師生的知識、觀念皆有提升,但因健康行為的改變需要長期介入及觀察才看得見成效,故須各方的支持及長時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