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豆類
-
外籍教師莫名流鼻血長達3週 就醫發現是4公分水蛭作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1125歲的艾瑞克是1名外籍教師,左邊鼻子突莫名流鼻血,時間持續3個禮拜,且每次出血都是一陣一陣的,有時還會出現大量鮮血,雖然去診所檢查過,但沒有找到原因及出血點。他後來到大醫院看診,在醫師詢問下透露,前陣子曾到山區玩水,醫師遂以軟式的鼻內視鏡仔細檢查鼻腔的每個孔洞,最後在病人中鼻道處發現一坨約4公分大的水蛭。 -
纖維攝取不足恐影響孩子發育 懷孕可吃4類高纖維食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556膳食纖維是健康孕期飲食重要的一部分,1項最新研究發現,孕婦若於懷孕期間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孩子日後神經發育遲緩。 -
小心高溫增加血管阻塞風險! 國健署提3招預防高血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52夏季天氣炎熱,不論是在烈日下或是在冷氣房裡面休息,都容易使血液變濃稠。如果有高血脂的症狀,更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因此適時補水相當重要,同時也需要積極預防高血脂。 -
食藥署公布112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監測 半年全數合格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59食藥署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持續監測市售食品真菌毒素污染,並參酌歷年監測結果、食品相關法規修正及國人飲食習慣等,調整年度監測食品類別及檢驗項目。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今(16)日表示,有關黃麴毒素市售食品汙染監測調查計畫,今(112)年預計抽驗650件,現在完成322件。 -
泌尿道結石復發!副甲狀腺亢進作祟 6旬婦抽血揪病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95上泌尿道結石的成因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年齡性別、職業、飲食習慣等,李高漢建議,患者如沒有限制喝水量的情況下,每天可攝取2至3公升的水分,以增加尿量來稀釋尿中形成結石物質的濃度,減少結石晶體沉積,也有利結石排出。另外,適量補充高纖維食品及定時規律的運動避免發胖,更可降低結石復發機率。 -
痛風發作疼到難走路! 尿酸生成過多、代謝減少都不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25台灣飲食文化相當多元,麻辣火鍋、夜市小吃、精緻甜點等美食應有盡有,許多民眾也因此患有代謝性疾病,像是有「皇帝病」之稱的痛風,也變得更為普遍,食藥署表示,痛風發作時會導致病患劇烈疼痛或行走不易,因此對病人來說,日常控制普林的攝取相當重要。 -
靠吃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專家公開6類食物攝取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59最新研究發現,將6種關鍵食物納入飲食中,能夠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風險。根據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若成年人的飲食中,缺乏足夠的水果、蔬菜、豆類、堅果、魚類和全脂乳製品,就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反的,若於日常飲食中食用這6種食物的比例較高,則會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特別是在較少食用這些食物的低收入國家當中。 -
大豆異黃酮植物性雌激素護心血管 女人吃了還有這好處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17大豆異黃酮對許多停經前的婦女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營養成分。異黃酮素為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因為異黃酮素在大豆中含量最為豐富,因此又被稱為大豆異黃酮。除了訪人體雌激素構造,可以產生節抗效果,學者也認為大豆異黃酮有減少低密度膽固醇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進而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