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診斷治療
-
耳鳴患者隨老年人口增加快速成長 放任不理只會惡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840台灣人口快速老化,耳鳴也是老化現象之一,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老年人耳鳴的原因多半與生理機能退化有關,包括: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老化因素,都可能引發耳鳴,因老年人口增加,耳鳴的人數也呈現快速成長,若長期耳鳴卻放任不理,還會產生重聽及眩暈的併發症。 -
食藥署准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 果粉更新軟體可開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49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傅映先表示,涉及醫療宣稱用途器材都須有許可證,蘋果公司在今年第2季向食藥署申請,「心電圖應用軟體」與「心律不整通知軟體」醫材許可,在今年8月底與10月底審查通過,應用器材在台灣就是醫療器材,但血氧監測功能,用於自我健康記錄追蹤不涉及疾病診斷治療,不以醫療器材列管。 -
花樣少女覺得「鬼附身」? 原來大腦訊號異常虛驚一場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05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這名18歲女性個案罹患「陣發性動作誘發型肌張力異常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大部分患者因第16對基因PRRT2異常,讓腦基底核神經細胞電位有差異,許多患者都有家族史,但個案卻沒有,家中也沒有人有類似症狀,可能是類似患者中少見特例。 -
全台4分之1人罹患胃食道逆流 當中合併耳鳴不在少數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347臨床上的耳鳴患者多源於年齡增長、耳朵老化,以及噪音損傷或病毒感染、中耳發炎等因素,其他像是過度疲勞、緊張、情緒不穩及用腦過度,抑或是罹患高血壓、心臟病或鼻竇炎等影響,此外,飲食偏好油膩、高膽固醇等三高患者,也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不通暢,影響到內耳循環,進而導致耳鳴、眩暈。 -
營養不均衡恐致身體免疫力低下 更難擺脫鼻過敏糾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53李宏信表示,鼻過敏通常以過敏性鼻炎較為常見,主因是身體對某些過敏原較敏感,引起鼻腔黏膜發炎腫脹,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灰塵等,但像是溫度或溼度變化過大、二手煙、空氣汙染等,也會讓鼻過敏更容易發作。事實上,體內營養素不足確實會使得抵抗力下降,患者因而對過敏原更加敏感,導致鼻過敏怎麼治都治不好,感到無奈與失望。 -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 日研究: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6571癌症如果能在早期診斷治療,存活率都能有效提升,但胰臟癌早期發現困難,治療預後也不好,因此預防的相關研究就非常重要。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現黃豆食品,除了與乳癌發生率低有可能有關連外,黃豆與胰臟相互關係研究案例卻非常少,因此決定需要統整性研究,結果刊登於6月醫學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國際情勢因疫情詭譎多變 台灣整合數位醫療讓世界看見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753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共同主辦「數位健康發展關鍵趨勢論壇」,邀集主管機關、ICT產業、生技業者、醫界、科技新創、創投機構齊聚一堂,探討全球新趨勢與台灣產業新脈動,尋求互惠共榮新合作模式。 -
突然出現類中風症狀 原來是乳癌腫瘤轉移至腦部
癌症新知 / 乳癌4432「轉移性腦瘤」是受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才長出的腫瘤。黃國烽醫師說明,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機率約15至30%,雖然每種癌症都有轉移至腦部的可能,但最常見為乳癌、肝癌、肺癌、大腸癌等4種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