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補水
-
「鏟子超人」辛苦了! 中醫推防中暑和緩解肌痛這樣做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40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而受災,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紛紛湧入協助清理和復原工作。但天氣炎熱,長時間進行鏟除沙泥與搬運重物,可能出現「中暑甚至熱衰竭或肌肉酸痛甚至橫紋肌溶解症」等不舒服情況。讓我們從中醫視角提供一些自我預防或症狀處理小撇步,希望這些前線英雄及居民能好好照顧身體,更安全地投入救災。 -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呼籲 成立專責的「糖尿病辦公室」
醫藥衛生 / NOW人物8501醫療系統聯盟(Healthcare Systems Consortiun, HSC)於2024年首度舉辦醫療科技系列獎項評選,其中「醫療科技傑出貢獻獎」由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獲得,是該獎項唯一得主。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0萬人,且持續增加。歷任兩屆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深知該疾病的嚴重性,並直言,國內糖尿病的結構呈現「M型化」:一端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另一端則是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 -
孩子吸熱快、排汗慢!體溫飆升高於成人 小心室內中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87從生理構造來看,兒童面對高溫時處於明顯劣勢。小兒專科盧英仁醫師說明小朋友的身體表面積相對體重來說比成年人大得多,這代表在相同環境下的吸收熱能效率更高。惟孩童汗腺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像大人一樣透過大量流汗來調節體溫,體內熱能累積速度因此加快。 -
雷射越打皮膚越薄?醫破除「皮膚變薄迷思」 揭無針導入新趨勢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9008王柏鈞醫師說明,新型非侵入式的「美塑超導3.0」,採用特殊的導入方式,藉由打開基底層的水分子通道,溫和且精準滲透有效的保濕修護精華,加速肌膚修復,減少因破壞造成的副作用或後遺症,降低肌膚敏感的風險,促使肌膚保水度增加、進而變得水嫩緊緻,同時也抑制黑色素細胞的活性,讓皮膚變得更加透亮。 -
10月持續高溫「秋老虎」威力驚人 醫提醒這時段別外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28入秋後氣溫卻仍持續飆高?別以為秋天就能鬆懈。今年處暑過後,亞洲多地仍出現38度以上的酷熱天氣,正是俗稱的「秋老虎」。台安醫院家醫科翁珮瑄主任醫師提醒,季節交替的高溫往往比盛夏更具威脅,如果掉以輕心,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
熱到不對勁別硬撐!昏、痛、吐是警訊 留意中暑6跡象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7677夏季氣溫屢創新高,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務必提防熱傷害。根據衛福部網站,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其中又以熱中暑最為嚴重,若未即時處理,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絕不可輕忽!《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中暑跡象」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6大中暑跡象有哪些。 -
酷暑戶外活動熱傷害頻傳 醫師籲掌握4大防護守則救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737暑假與連續假期是戶外活動旺季,從海邊戲水到登山健行,民眾熱衷各類戶外休閒活動。然而隨著夏季高溫屢創新高,長時間曝曬於烈日下恐增加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鍾稟彥醫師示警,高溫環境下身體散熱機制容易超負荷,若忽略補水、防曬與適時休息,輕微不適可能迅速惡化成中暑甚至危及生命。 -
中暑分陽暑與陰暑! 2茶飲+3推拿手法助兒童清熱解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40近年來,台灣夏秋氣溫逐年攀升,各地屢創攝氏36度以上的高溫紀錄,中暑風險大幅提升。特別是兒童因體溫調節能力尚未成熟,更須格外留意。以下幾項清熱解暑的小妙招,能幫助家長在孩子出現暑熱不適時,及時應對並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