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入秋後氣溫卻仍持續飆高?別以為秋天就能鬆懈。今年處暑過後,亞洲多地仍出現38度以上的酷熱天氣,正是俗稱的「秋老虎」。台安醫院家醫科翁珮瑄主任醫師提醒,季節交替的高溫往往比盛夏更具威脅,如果掉以輕心,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身體還沒準備好 秋季熱浪殺傷力更強
研究指出,季節交替時的熱浪因人體尚未完全適應,對健康的衝擊甚至比盛夏更大。美國資料也顯示,每年第一波熱浪的死亡率最高,就是因為身體的散熱機制還來不及啟動。雖然「秋老虎」不是第一波熱浪,但同樣出現在氣候劇烈變化的時期,危險機制相似,風險不容忽視。
翁珮瑄醫師說明,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會讓人體散熱系統「超載當機」,增加中暑風險。門診也發現,不僅心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容易惡化,精神健康也會受影響:高溫容易造成失眠、焦躁、憂鬱情緒加重,甚至提高自殺風險;而部分精神科藥物還會干擾體溫調節,使患者更容易出現危險。因此,身心狀況都需要在高溫下特別注意。
熱傷害依嚴重度分三級 不可掉以輕心
熱傷害依嚴重度可分為三個階段:「熱痙攣」出現肌肉抽筋;「熱衰竭」頭暈、噁心、臉色蒼白;「熱中暑」體溫超過40度、皮膚乾熱、意識不清。其中,熱中暑的死亡率可超過三成,是最危險的緊急狀況。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未來高溫可能不分季節發生,防暑已經是全年都要注意的健康課題。
翁珮瑄醫師強調,防護永遠比急救重要,但如果真的遇到中暑或熱傷害,記住「涼、脫、散、補、送」防暑急救五字訣:「涼」移到陰涼處降溫、「脫」脫掉多餘衣物、「散」用電扇或濕毛巾或溫水幫助散熱、「補」補充足夠水分、「送」症狀持續或惡化時,立即送醫。
此外,避免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的高溫時段外出,保持室內通風、做好防曬、隨時補水,這些看似簡單卻是保命關鍵。年長者、幼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戶外工作者等高危險族群,更要格外留意。
最後,翁珮瑄醫師也呼籲,秋老虎不只會中暑,還可能影響身心健康。防暑要全年啟動,保護自己也守護家人。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矯正是美好旅程! 隱形矯正帶來3大效益綻放自信笑容
▸飯後脹氣吃胃藥不見效? 婦人確診膽結石阻塞引膽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