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術後感染
-
隆乳擔心後遺症?手術前後4大關鍵 降低莢膜孿縮機率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70151名年輕女性於醫美診所接受隆乳手術,數月後卻出現第3級莢膜攣縮,造成胸部緊繃不適、觸感僵硬,外觀呈現不自然的硬挺形態,尤其平躺時乳房輪廓過於圓潤,呈碗公狀,缺乏自然的外擴弧度與柔和流線感,影響日常生活與自信心。 -
攝護腺癌偽陰性? 磁振造影融合切片精準揪出可疑腫瘤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6830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李先生58歲,科技業高階主管,定期健檢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癌指數)逐年升高,經磁振造影MRI發現有攝護腺腫瘤的疑慮,經泌尿科診察與討論後,接受自費磁振造影結合即時超音波影像的標靶精準切片術(MR fusion biopsy),快速地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後續安排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脫離癌症威脅。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求攀升! 客製化手術讓行走更自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23隨著人工關節材料的進步,現在耐磨度已大幅提升,抗磨損可達30年以上。梁峻銘院長會根據病患本身的關節排列方式進行手術,減少對軟組織的破壞,讓患者在術後行走感受更自然,手術方式會將骨頭調整角度控制在3至5度之間,以確保最少的破壞、最好的術後感受。此外,搭配導航機器人,可在各種角度下測量關節的張力與穩定度,讓手術更加精準,患者的關節使用壽命也能因此而大幅延長。 -
4旬男疝氣困擾多年開了3次刀 達文西微創手術終結復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00845歲盧先生因左側腹股溝疝氣,近幾年間在外院已接受3次傳統開放式手術,但頻頻復發,其第3次復發時原預計施行的是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但因手術部位過度沾黏而再度轉為開放式手術,無奈仍再次復發。後經新光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何肇晏診斷屬於「複雜型腹股溝疝氣」,於是建議患者接受達文西機器人輔助疝氣修補手術,目前術後恢復良好,未再復發。 -
換人工關節竟染蜂窩性組織炎! 植入這物有效控制感染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93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至70歲,林宗立醫師指出,人工膝關節置換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術,成功率極高,但偶爾還是會有術後感染的可能性,發生率約1%;發生感染主要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傷口紅腫、竇道化膿及蜂窩性組織炎久病不癒等,若延遲正確治療造成必須反覆手術與拔除人工關節,嚴重者導致關節功能永久喪失。 -
壯年男車禍後左膝變形跛行 微創膝關節鏡助他重拾長跑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47不少人因交通意外造成膝關節粉碎性脛骨平台骨折,長庚醫院的詹益聖教授團隊協助2位傷者,透過微創膝關節鏡合併3D列印精準切骨導引矯正手術,兩人都能重拾熱愛的運動。長庚醫院提到2位30多歲的男性,都是因為車禍造成粉碎性脛骨平台骨折,雖進行不同處理仍難以回復日常生活,其中一位在術後1年仍變形、彎曲不良、跛行及長期疼痛。經詹益聖教授使用微創膝關節鏡合併3D列印精準切骨導引矯正手術,恢復日常行動力。 -
夏季腋下出汗濕禮! 不動刀也能「腋」味清零告別狐臭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534戴了口罩能擋病毒,但體味屬於異味分子,小於PM2.5,口罩是擋不住的。近期在日本流行「腋味騷擾」這個字詞,部分日本企業甚至將其列爲等同於職權騷擾的問題,而對員工教育進行「氣味管理」宣導。台灣也有不少人因為腋下出汗嚴重,體味太過明顯,尋求醫師協助。 -
腹痛以為是便秘 87歲老翁腹主動脈瘤破裂休克差點沒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55腹主動脈瘤是1個常被忽略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在後腹腔,在主動脈瘤長大的時候往往不會伴隨明顯的症狀,病患常因此不自知。等到大到一定程度發生破裂產生腹痛時,已經算是相當危急的狀況,此時如果不緊急處理,死亡率將近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