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走
-
長者因腦出血無法吃抗凝血劑 醫採1治療控制心房顫動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51輔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重佑表示,醫學上預防心房顫動導致腦中風的標準治療,應聽從醫囑規律服用抗凝血劑,但有些病人可能對藥物過敏、腸胃道出血、腦出血等原因, 不適合服用抗凝血劑,或是規律聽從醫囑服用抗凝血劑的情形下,仍產生中風,此時就需要額外的保護裝置來預防中風。 -
董座長骨刺雙腳麻痛難行 微創脊椎減壓術恢復行動自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632熱愛打高爾夫運動的70歲李董,原本身體狀況不錯,可以揮杆完整的18洞,但近年雙側下肢麻痛,導致間歇性跛行,只要走10分鐘,雙腿痠痛。就醫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因腰椎第4、第5節神經狹窄,也就是俗稱的「骨刺」,所幸接受「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傷口極小,且雙腳不再痠痛,隔日即可出院,恢復正常行走。 -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 微量殘存癌細胞納指引求生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1867癌症居國人10大死因榜首超過數十年,在罹癌病友中,有一群為數不多的小勇士,也就是兒童癌症的患者。在兒童癌症中,有33%是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pALL),不同於實體癌症有明確的分期,血癌一發病就是全身性的。所幸,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許多新的監測方式與治療策略,如微量癌細胞監測、化療、免疫標靶藥物等,大幅提升治療成功率,讓罹癌病童不再來不及長大! -
假日運動揮棒跑壘腳後跟肌腱8成斷裂 採1療法恢復行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21林大弘醫師說明,PLT是取自病患自身血小板,經活化及凍乾技術製成乾燥凍晶粉末,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相較於傳統PRP治療,PLT僅需抽血1次即可製作10至20瓶凍晶,每瓶血小板生長因子濃度高於PRP約8倍,治療效果更持久,且少有過敏或排斥風險。 -
健保即將全面給付!SMA治療不能等 醫籲病友做好評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865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遺傳性疾病。郭雲鼎主任說明,運動神經元是位於脊髓的前角細胞,掌管運動的主要功能,一旦運動神經元退化,肌肉就會無力萎縮,如果越早發病,預後越不好。 -
雙腎切除遇透析低血壓有解! 陳一心醫師10年研究有成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074雙腎切除患者除面臨終身洗腎外,透析低血壓的問題更是讓他們常處於生死一線!為了尋找解方,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花10年努力研究,發現治療過動症藥物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能成功改善病人透析低血壓問題。 -
膝關節退化非老年人專利 年過50歲出現這些情況是警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67仁傑診所院長任傑仕醫師表示,常見的關節炎中最常見的有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等,而膝關節是最常出狀況的關節之一,最大宗族群屬於慢性、退化性關節炎,多半因為年紀大經過長年使用下,導致關節腔隙變小、軟骨磨損,產生增生骨刺,周邊韌帶硬化或鬆動,以致關節不穩定、骨骼之間互相摩擦,進而引起疼痛發炎現象。 -
腳踝疼痛推拿就會好? 錯誤方式恐加重病情損失行動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00全球疫情解封後,民眾紛紛走出戶外,甚至走出國門,門診也因此出現許多腳踝疼痛病患,如果沒有好好治療,恐引發長久後遺症。復健科醫師說明,若平時若運動量較少,突然大量走路或運動,導致腳踝扭、拉傷發炎,建議積極治療避免慢性疼痛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