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為改變
-
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 減肥為什麼容易復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27減重是多數人終其一生的課題。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根據最新公布的「台灣過重及肥胖行為」市調,近九成BMI大於24的人,自覺最近一次的減重結果失敗,且多數人採取的減重方式為自行運動或自行控制飲食、代餐、看中醫吃中藥或埋線、或購買成藥減肥等,卻僅有一成四會尋求專業團隊協助,包含至減重門診就醫、諮詢營養師及健身教練等。 -
新冠確診者脱下衣物跑出病房 可能是罹患了這種症候群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36臨床上,ICU症候群比例並不低,特別是疫情期間,病人於隔離情況下使症狀加劇。陳益乾說明,治療此類病人除了開立藥物外,也會教導患者記錄目前所在的空間與時間,協助其認知重建;其次家屬關懷也相當重要,保持電話連繫使患者安心,才能盡速恢復正常。 -
10月5日公費流感疫苗施打 保護家中新生兒父母可接種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1746個月內新生兒父母,記得打流感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提醒,10月5日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今年約有600萬支3個廠牌,當中只有1種能接種在6個月上嬰兒,另2種僅適合3歲以上民眾,計畫前往接種疫苗,最好先打電話至醫療院所確認有無適當疫苗,最好可以事前預定。 -
新添5例日本腦炎 今年累計至目前共9例多在南台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78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上周日本腦炎病例分別出現在桃園市桃園區(50多歲女)、中壢區(50多歲女)、彰化縣田中鎮(50多歲男)、嘉義縣民雄鄉(40多歲女)、高雄市旗山區(50多歲男),發病日介於6月16日至7月2日,居住地或工作場所周邊,分別有豬舍、鴿舍、水稻田等高風險場域。 -
低血糖常發生在糖友身上 醫:但不限於糖尿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811空腹血糖值一般定義為不低於70mg/dL,但有時候正常人的血糖值也可能低於這個數字,目前醫界認為只要血糖值低於55mg/dl,且出現不適症狀,但血糖上升後症狀又緩解,便可視為低血糖症。最常見的低血糖原因為糖尿病藥物所引起,例如:施打胰島素或服用降血糖藥後未進食;在激烈運動後,未補充醣分或是藥物劑量過重,只要調整藥物以及生活習慣,即可改善。 -
發展孩子學習潛能 體育課程不能偏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54UCL心理及語言科學、行為改變中心的Emma Norris博士表示,運動對於健康很有幫助,尤其是整天坐在教室7、8個小時的學生。透過研究證實,體育課對其他課程是有益處的,可以創造難忘的學習體驗,並幫助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
小孩也會腦中風? 醫師:動脈血管病變為主因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82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兒童缺血性腦中風,每年10萬名兒童之中約有2至13例,發生率不到成人的三十分之一,但65%的患者卻會因此留下後遺症,因此必須及早給予治療,避免後續的症狀發生。 -
男子性情突變暴走 原來是早發型失智症作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80成大醫院失智中心失智照護門診諮詢臨床心理師暨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范聖育指出,張小姐的家人所得的是額顳葉型失智症,個案初期記憶力並不會下降,而是出現人格轉變、語言功能退化等現象,或產生行為問題,因此民眾較難將之與失智症聯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