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病變
-
吃銀杏補腦真有用? 健忘可能是失智前兆早發現早預防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75台南奇盛診所主治醫師陳之盛表示,一般年過40記憶力便開始衰退,可能會自覺健忘,需要設定手機行事曆提醒待辦事項,容易發生「健忘」的情形,但並不致於影響日常生活能力。 -
疫情期間天天叫外送膽固醇超標 平日這些習慣是幫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20低密度膽固醇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逐漸堆積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將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阻塞,所以低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壞膽固醇」。林肇鋒醫師解釋,高密度膽固醇對我們身體非常重要,它可以把血液裡面過多的膽固醇運送到細胞裡,讓膽固醇不會長時間停留在血液裡,便不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斑塊,因此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 -
網傳黑木耳紅棗湯可化心腦血管血栓? 食藥署鄭重澄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81台安醫院資深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黑木耳屬於高纖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100公克約7.8公克膳食纖維,而一般蔬菜100公克則只有2、3公克纖維。劉怡里表示,膳食纖維可以帶走體內多餘的脂肪,確實常吃黑木耳,確實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但血管如果已經狹窄、鈣化,就必須規律用藥,只靠食療,無法改善病情。 -
愛吃蛋膽固醇會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390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表示,體內膽固醇偏高,恐造成血管病變、腦中風等風險,膽固醇多來自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的蟹黃、蝦卵、人造奶油、油炸食物等。 -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5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 -
眼部病變不可逆 糖尿病患者失明機率是一般人的25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418台灣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盛行率高達約11%。當血糖超標時,全身血管就像泡在糖水裡,可能發炎、硬化、病變,而引發各式各樣的「共病」。高血糖會傷害大血管,使糖尿病患者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高血糖也會影響小血管,使腎臟受損,導致蛋白尿及慢性腎病變,患者解尿時泡泡愈來愈多,最後可能需要洗腎。 -
胰臟癌元凶是「糖」! 這種情況下風險是別人的6倍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925北投健康管理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60歲以上、有抽菸習慣的人、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糖分及高熱量食物,都是罹患胰臟癌的危險族群;此外,家族中有一等親罹患過胰臟癌的人,得到胰臟癌機率大於常人3至4倍。 -
真有腦中風家族 NOTCH3基因突變腦中風危險高11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02台北榮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發布,台灣人特有腦中風突變基因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檢測7千餘例各年齡層的一般成人民眾,與8百例腦中風病友的NOTCH3基因R544C突變,發現約百分之1的國人帶有此基因突變,共約2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