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壁
-
小中風很可能是中風前兆! 醫學定義小中風有3個條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419小中風的成因是由於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導致產生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發作時類似中風症狀,可能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產生複視、視力模糊或暫時性失明等,部分會有耳鳴,手腳發麻無力、步態不穩,或突然大舌頭、說話遲鈍等情況。醫學定義認為小中風通常符合「24小時之內恢復正常,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以及神經學影像正常」的3個條件。 -
老年人腳痛腳麻不是退化 恐是周邊動脈阻塞嚴重將截肢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397周邊動脈阻塞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PAOD),是全身動脈粥狀硬化的一種過程及表現,在台盛行率高達 15.6%至32%。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指出,周邊動脈阻塞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相同,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三高慢性病所引發的血管病變,好發於50至60歲民眾身上。 -
腹部脂肪猶如慢性發炎扳機 一旦扣上心血管疾病跟著來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98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中年男女約有半數以上腰圍超標,肥胖問題將成為中風的高危險因子;日本NHK也曾報導,腹部內臟脂肪細胞累積過多,在放大鏡下觀察形狀會明顯改變,異常脂肪細胞會釋放出發炎物質,大幅增加血管壁發炎機會,膽固醇沈積增厚也會提高血栓風險,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危險也會大增。 -
女性靜脈曲張盛行率達30% 蜘蛛青筋皮膚潰瘍恐爬上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91許多需要久站的工作者,像是專櫃銷售員或開刀房醫事人員,或是久坐上班族,常常在辦公桌前一坐就1、2個小時,會有小腿腫脹僵硬的不舒服感,等到經年累月才發現,小腿上浮起形狀怪異的青筋,就醫才確診是靜脈曲張,如果未妥善處置和保養,嚴重者皮膚恐出現潰瘍,傷口無法癒合,生活品質也因此大幅下降。 -
血脂超標很傷腎! 高血脂讓腎功能惡化恐增加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8516「這個現象叫做翹翹板效應,臨床上還蠻常見的。」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楊智超醫師指出,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不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要達標,也同時要考慮到病人更常會合併高三酸甘油脂以及偏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需要更積極的治療來控制混合型高血脂的問題,不過,控制三酸甘油脂TG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能爬升,兩者的關係像翹翹板一樣。 -
曬黑如何快速白回來? 專家盤點「防曬、美白營養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64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其實只要吃對食物,一樣可以「白回來」。除了事前塗抹防曬乳以外,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D、C、E含量高的食物。維生素A可有效預防皮膚上皮細胞的分化、損傷及角化,保持皮膚的完整性及避免水分蒸發,防止曬後的皮膚粗糙;而維生素A在動物性食物的來源含有牛乳、奶油、乳製品、蛋、肝臟類食物等。 -
接種疫苗引起心包填塞猝死? 心臟科醫師剖析可能原因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97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所引起的急性心包填塞,致命機率相當高,一旦心臟血管破裂,大量血液灌進心包腔,瞬間高壓可能擠扁心臟,可能在幾秒鐘內,就失去意識。 -
疫情期間天天叫外送膽固醇超標 平日這些習慣是幫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19低密度膽固醇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逐漸堆積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將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阻塞,所以低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壞膽固醇」。林肇鋒醫師解釋,高密度膽固醇對我們身體非常重要,它可以把血液裡面過多的膽固醇運送到細胞裡,讓膽固醇不會長時間停留在血液裡,便不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斑塊,因此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