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液腫瘤科
-
斑馬藝陣踩街宣導 響應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837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警訊包括了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表現多樣性,確實增加了早期確診的難度。 -
這個新藥問世 血癌患者不再凶多吉少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97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主任表示,白血病分為急性及慢性,患者免疫力變差,容易被感染,出現發燒不退、貧血、頭暈氣喘與無預期出血等臨床症狀。
-
乳癌患者莫聽信偏方 應尋求正規治療戰勝病魔
癌症新知 / 乳癌3605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平均約新增1萬2000名乳癌患者,乳癌病患可分為HER2陽性或HR2陰性2組,HER2陽性患者約佔四分之一且容易復發,兩者預後狀況也截然不同。 -
急性血癌救命新藥 生命可以不再「周」倒數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450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血液腫瘤科林東燦醫師表示,白血病俗稱血癌,分為急性及慢性,常見的臨床症狀為發燒不退、貧血、全身倦怠、無預期出血等。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年新診斷患者約在200人左右,常見於3至5歲兒童,成人患者佔比則是逐年升高。
-
晚期肺癌標靶治療 副作用差點讓她喘不過氣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653據統計,癌症數十年來位居我國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主因為早期肺癌並無明顯症狀,超過七成患者確診時已屬於晚期肺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指出,傳統化學治療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掉髮、食欲不佳等副作用。 -
頸部淋巴結腫大且體重下降 當心罹患淋巴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958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許雅婷醫師解釋,淋巴癌為淋巴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法確定致病原因,但有研究顯示,暴露在有機化學物質及放射線中,或被某些細菌(如幽門桿菌)和病毒感染(如C型肝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皆有較高罹癌風險。
-
冷凍精卵保存生機 助癌友圓生子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5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何彥秉表示,一般人聽聞罹患癌症,身心思緒受劇烈影響,也因醫療資訊匱乏,往往就會忽略癌症化療對生殖能力的影響,林先生在尋求何彥秉主任建議後,於癌症治療前及時冷凍生殖細胞,並冷凍保存其精液,成了生育的一道保險。 -
多吃洋蔥可抗癌? 有待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4869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古爾弗大學研究團隊《國際食品研究》雜誌上發表結果,研究人員從5種洋蔥中提出「槲皮素」,讓它接觸結腸癌細胞,結果發現,槲皮素開啟了癌細胞的「自殺通道」,殺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