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壓控制
-
想穩住血壓不飆升? 日媒:雙手交替輕握拳可能有幫助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45最近天氣日夜溫差大,早上出門、中午吃飯、晚上回家常常不知道該怎麼穿衣服,高血壓病患隱性傷害風險跟著增加,日本媒體NHK在節目中,教導利用雙手接替用力握拳,刺激胞膜窖(caveolae)釋出一氧化氮,只要2分鐘就能有擴張血管效果,讓血流可以更好,可以有血壓下降效果。 -
23歲男模張誌軒送醫不治 主動脈剝離重要危險因子是它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06藝人「小鬼」黃鴻升去年也因主動脈剝離而逝世,而年紀更輕的張誌軒,同樣死於主動脈剝離,令人震驚,難道這類棘手的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 -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3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108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達533億元,約占健保總預算6.9%。 -
全台凍起來慎防主動脈剝離 尤以這類型死亡風險最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838談到主動脈剝離,近來許多位名人因主動脈剝離而驟逝,讓人不勝唏噓。根據統計,每年大約100萬人中有5到30人罹患此疾病,發生年齡常見於40到70歲之間,是1種罕見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所以主動脈剝離到底是什麼?竟能讓人在短時間內喪命?民眾又該如何預防? -
孕婦主動脈剝離數次瀕死 剖腹產逾16小時手術保住母子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468蔡貴棟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發生率約每年每10萬人口的2到2.5個百分比,好發於動脈硬化、三高、肥胖、先天性結締組織病變患者,「另外,孕婦在第3產程時,受胎兒成形影響會增加20%的母體心臟輸出量,併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同齡無懷孕女性的4倍。」 -
保養心血管要趁早 高齡者日常更要留意身體警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07聽到胸痛,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心臟病,不過有些患者的胸痛與胸主動脈有關。胸主動脈連接心臟,是身體最粗、最大的血管,就像是血管系統的高速公路。主動脈壁富有彈性,可以承受高壓血流衝擊,並協助把血液送往全身。當主動脈出狀況時,往往會對生命造成威脅。 -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要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35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根據統計,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後5年內的死亡率為40%,死因主要是心肌梗塞。因此,「眼中風」不僅是眼科的急症,也代表身體可能突發中風的前驅症狀之一,患者極可能血壓已經過高,或體內已有血栓流竄或血管狹窄阻塞情形,因此除了眼科的處理外,也需要同步照會心臟科、神經內科等專科,及時評估、監控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或心臟產生血栓等情形,以免治療上措手不及。 -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 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25至於已經被判定為高血壓的患者,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中可以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例不高,僅約30,距離及格邊緣很遠。其實無法良好控制血壓,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生活型態沒有適當地調整,尤其是飲食習慣這個部分,沒有好好的吃、沒有吃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