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處暑
-
新增3名新冠境外移入 分別由緬甸、英國、菲律賓入境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12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501例今(2020)年2月到緬甸工作,9月13日回國入境時沒有症狀,但自述在8月20日與9月6日曾經與同桌用餐超過2個小時,因此機場工作人員採檢後,安排移送集中檢疫所,今日確診轉送醫院。 -
【圖輯豬肉標示】陳時中訪迪化街 永樂市場攤商首示範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401永樂市場攤商是台灣第1個接受官員視察傳統市場,豬肉攤商都在招牌上註明「本店使用豬肉原產地台灣」,也有掛牌皆是QR CODE,方便民眾掃描,確定豬肉從哪裡來,產地來源是否如標示一樣。 -
黃鴻升家中意外過世初步相驗頭部無傷勢 醫界推測死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06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長、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表示,中老年人猝死機率較高,原因大都為腦中風、心肌梗塞。至於年輕人,突然昏倒、死亡,則與先天腦動靜脈畸形有關,畸形處血管突然爆裂,導致猝死。 -
日夜顛倒爆肝上大夜班 沉默器官一旦發病嚴重恐致肝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380中醫臨床治療將肝炎依成因分成2大類:病毒性肝炎與非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又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當病毒在體內開始活動,便容易造成肝臟發炎,慢性肝炎常見如B肝,中醫治療的首要目標在於抑制病毒活動,修復壞死細胞,讓肝臟功能復原。 -
老大人服務站化零為整全方位照護 鼓勵長輩多外出走動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05老大人服務站主要提供家屬與長輩優質且全方位照護服務。透過照管師專業諮詢服務,串起了「居家照護服務」、「輔具服務」、「長照特約服務」,各站也透過健康講座活動來鼓勵社區長輩走出家門多與社會連結。 -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9543中醫師鄭愛蓮指出,24節氣中的「處暑」過後,是夏去秋來,天氣開始漸漸轉涼,若夏天時常吃冰冷食物、熬夜、作息不正常,會導致體內溼氣重,到了秋天便就特別容易覺得疲累,也不容易將累積的溼氣藉由皮膚排出,因此入秋後因皮膚病前來求診的患者激增。 -
節氣轉換胃口變差又精神不佳 按摩這些穴位助體內除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048月22日開始,進入了24節氣中的處暑,「處」代表暑氣停止、終止的意思,天氣也開始逐漸轉涼,雖然白天還是很炎熱,但夜晚已漸漸偏涼,陳中奎解釋,隨著陽氣減少,不少人覺得身體重重的、疲倦、頭暈、頭脹、腹瀉、胃口不好甚至起溼疹,都是長夏溼氣未排出引起的症狀。 -
處暑節氣晝熱夜涼 中醫養生食補抗秋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2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方志男提醒,民眾要多注意室內冷氣溫度勿設定太低溫,應隨天氣變化做調整;而食養方面應多多增潤疏熱。室內外若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冷熱型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體質偏燥熱的人也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及便祕等「秋燥癥」,除了做好水分補充外,飲食方面可減低辛辣度或少碰油炸燒烤物,避開秋燥的影響。